家阅读指导

巴金说过,他的《家》是要义无反顾地“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来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Jaccuse(我控诉)”(《关于<家>    -给我的一个表哥》)。这句话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这部作品的一把钥匙。这里所说的“制度”,指的是封建的家族制度,以及由它衍生的各种附属制度(婚姻、蓄婢等制度)和观念(等级观念、孝敬观念、节烈观念等)。我们可以看出,巴金批判的是制度的罪恶,而不是具体哪一个人的品行。由此我们可以全面认识高老太爷这个人物。高老太爷是一个封建的卫道士,他凭借自己在家族中的权力,包办觉民的婚姻,囚禁觉慧,禁止他参加进步的学生运动,设计觉新的生活道路,可以说一手制造了无数的悲剧。但是,在他的价值观中,这一切都是对的,是符合封建的伦理道德的,更重要的是这都符合家族的利益,有利于家族的繁荣兴旺。高老太爷的确可恨,但他身后的家长制度更让人痛恨。理解了这一点,对于整部作品的批判意义理解也会更深刻。

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人无贵贱,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人是最宝贵的,戕害人的生命是最大的罪恶,这些都已经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准则。而作品中高老太爷对于觉新、觉民婚姻的包办,他“我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家长作风,为了死人可以戕害活人的迷信…。这一切似乎有点难于理解,但一切都是真实的,它可以告诉学生,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曾经摧残了多少鲜活的生命,而为了争得自由和青春,又走过了多么艰辛的道路。

《家》里还描写了两类年轻人的形象,一类是以觉新为代表的专制制度的牺牲者,他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命运,但“长房长孙”的责任让他不敢有所作为,他只能委曲求全,奉行“作揖主义”;另一类是以觉慧为代表的叛逆形象,他充满朝气,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对封建等级制度和陈腐礼教痛恨不已。虽然觉慧是作者热情歌颂的人物,但带有理想化的色彩,给人感觉很模糊,并不是特别丰满。而觉新是时常徘徊于旧世界和新世界之间的人物,既痛恨专制,向往自由,又对旧家庭抱有幻想。这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复杂的人物,他的心理也代表了社会转型时期的人物的典型心理,因而更为丰满真实。

巴金很善于刻画人的心理。《家》里的人物心理描写很多,曲折细腻,富有感情。比如上面节选的鸣凤投湖自尽前一段抒情独自,字字含泪,句句带情,极其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除了这种独自的形式,人物的心理还通过梦境、幻想的形式以及动作神态的细微变化来表现,阅读时找出这样的描写,仔细体会一下。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