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背景搜索

上个世纪初的成都,在一座庭院深深的公馆里,生活着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当家的是家里最年长、辈分最高的祖父,在他下面是五个儿子和他们的子女。祖父是一个保守、专制的封建家长,他操控着家族的一切事务,对子孙坚持着守旧的教育,一心想的是家族的荣耀和世代延续。他的几个儿子要么继承了他的“衣钵”,成为子女面前的专制暴君,像二儿子虽然留过学,当了律师,却严守封建礼教,给女儿裹脚,让侄媳妇迁出城外生产以避“血光之灾”;要么就很不争气,像老五,吃喝嫖赌,无所不至。长房长孙自小聪慧,对未来有自己的憧憬和理想,但自己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祖父和父亲早就给他定了亲,又过早地让他挑起了维护大家庭的责任。他只好顺应这个环境,奉行着“作揖主义”,以维护家庭的利益和荣耀。这个家庭表面上“世代书香”。诗礼传家“,实际上各房之间互相仇视、勾心斗角,正在一步步走向没落。当家的祖父似乎也预见到了这一点,在发狂中死去了。他一死,这个大家庭不久便溃散了。

这个大家庭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家》中那个高氏家族有着惊人的相似。其实,这个成都的家庭就是高氏家族的原型,而《家》的作者巴金正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 904年出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幼时的生活境遇使巴金对于封建大家庭有了感性的认识,这为他创作《家》提供了最初的素材。不过,虽然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巴金还是幸运的,他没有像他的叔叔那样做一个少爷,逐渐堕落下去,也没有像他的大哥那样被葬送。他受到母亲的影响,怀着爱一切人的思想,喜欢和“下人”接近,培养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面对大家庭的内部纷争,巴金感到愤怒,他渴望冲出这个专制的囚笼,获得自由发展的机会。祖父死后,他终于如愿以偿,于1920年秋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很快,五四运动的爆发,“像一声春雷”把巴金“从睡梦中惊醒了”,他“睁开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如果说以前,他对于旧家庭的反感只是压抑和束缚之下的本能反应,那么从此刻开始,巴金就开始了对陈旧的家族观念、长辈的权威乃至整个封建专制制度的理性思考。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进步书刊,  “敞开胸膛尽量吸收”,并通过编辑刊物、写作文章宣传新思潮,向封建势力和封建观念作斗争。1923年,巴金离开成都,开始了人生道路的探索,先到上海,又到南京,1927年,又来到法国,试图从经济学中寻找改造社会的方法。在更为宽广的天地里,他接触到各种社会思潮。1928年夏,他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以后又写了《新生》和总题为“爱情三部曲”的《雾》《雨》《电》等作品。这些小说的主人公都是一些作为旧世界叛逆者的知识青年,他描写了他们的苦闷和斗争,这为写作《家》里的觉醒者觉慧、觉民等人做了准备,但并没有触及整个宗法制度崩溃这样一个重大的主题。1931年开始,巴金开始了《激流三部曲》的写作,前后将近十年的时间,终于在1940年春完成。这些作品取材于巴金自己的那个封建大家庭,小说中的人物也是从他的亲友和家人中提炼出来的,高老太爷就是他的祖父,而觉新也是以他大哥为模特的。正因为书中那些人物都是“巴金所爱过和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他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所以创作时他有着坚实深厚的生活基础,再加上作者对社会的清醒认识以及生花的妙笔,使这些作品获得了强烈的感染力量,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读者,鼓舞他们去争取自由的生活。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