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 子》
庖丁为文惠君②解牛。手之所触③,肩之所倚,足之所履④,膝之所跨⑤,砉然向然⑥,奏刀骑然⑦,莫不中音⑧:合于《桑林》之舞⑨,乃中《经首》之会⑩。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⑩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 “臣之所好者,道⑩也;进乎技矣⑩。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⑩;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⑩。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⑩,官知止而神欲行⑥。依乎天理⑩,批大郃⑩,导大竅⑩,因其固然⑨,技经肯綮之未尝②,而况大辄甲乎!良庖岁更⑩刀,割⑩也;族庖⑩月更刀,折⑧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⑩。彼节者有间⑨,而刀刃者无厚⑩;以无厚入有间,恢恢⑨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⑩,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①。动刀甚微②,谍③然已解,如土委④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⑤,善⑥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⑦焉。” 这篇寓言故事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以无厚入有间”,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但作为独立的寓言故事,我们读后也能得到如下的启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本文第三段记述庖丁的“经验之谈”,仔细阅读,分析这一段说了几层意思。
①选自《庄子•养生主》。庖,厨师;丁是他的名。解,剖开、分割。 ②[文惠君]梁惠王。 ③[所触]接触的地方。 ④[履]踩。 ⑤[踌(yi)]支撑,接触。这里的意思是宰牛时抬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牛。 ⑥[砉( hua)然向然]砉,又读xu,拟声词。砉然,皮骨相离的声音。向,通“响”。 ⑦[奏刀骆( huo)然]进刀时发出的声音。奏,进。骋,拟声词,比“砉然”的声音更大。 ⑧[中( zhong)音]合乎音律。 ⑨[合于《桑林》之舞]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⑩[乃中《经首》之会]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乃,副词,又。《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会,指节奏。 ⑩[盖]通“盍”,何,怎么。 ⑩[道]大道,自然的规律。 ⑩[进乎技矣]超越技术层面了。进,过。 ⑩[无非牛者]没有不是全牛的,意思是跟一般人所见的一样。 ⑩[未尝见全牛也]未曾看到整头的牛了。这是说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 ⑩[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臣,庖丁自称。遇,会合、接触。 ⑥[官知止而神欲行]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意思是,解牛时可以不用感觉器官,而只靠精神活动来行事。官知,耳眼等器官的感觉,这里指视觉。神欲,精神活动。 ⑩[天理]指牛的天然的生理结构。 ⑩[批大郃(x)])击人大的缝隙。批,击。郁,空隙。 ⑩[导大竅( ku6n)]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导,顺着、循着。竅,空。 ⑨[因其固然]依照牛体本来的样子(即结构)。 ②[技经肯綮( qing)之未尝]意思是“技术高妙,刀未曾经过筋肉结节的地方”。之,助词,起提宾作用。肯,骨间的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⑩[辄(go)]大骨。 ⑨[更]换。 ⑩[割]割肉。⑩[族庖]一般厨师。族,众。 ⑤[折]断,指用刀砍断骨头。 ②[新发于硎( xing)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发,出。硎,磨刀石。 ⑨[彼节者有间]牛的骨节有间隙。 ⑩[无厚]至没有厚度。形容刀口薄而锋利。 ⑨[恢恢]很宽绰的样子。 ⑩[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①[视为止,行为迟]即“视为(之)止,行为(之)迟”,意思是,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疵那里,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 ②[微]轻。③[谍(huo)]拟声词。骨肉离开的声音。
④[委]卸落、坠下。 ⑤[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⑥[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⑦[养生]指养生之道。
庖丁解牛
- 非 攻
- 谋 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