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求管仲

《国  语》

桓公自莒反于齐②,使鲍叔为宰③,辞④曰:  “臣,君之庸⑤臣也,君加惠⑥于臣,使不冻馁⑦,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⑧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⑨,弗若⑩也;治国家不失其柄⑨,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  制礼义可法于四方⑩,弗若也;执袍鼓⑩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⑩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⑩。”。“鲍叔对日:“夫为其君动也⑩;君若宥而反之⑥,夫犹是⑩也。”桓公日:“若何⑩?”鲍子对日:“请诸鲁⑩。”桓公曰:施伯⑨,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②?“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 寡君有不令之臣⑩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⑩,故请之。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日:“此非欲戮之也巳,欲用其政⑤也。夫⑩管子,天下之才⑤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⑩,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⑩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日:“寡君欲亲以为戮①,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②,请生之③。”  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④,齐使受之而退。

管仲和鲍叔牙初为至交,管鲍分金的故事千载流传。这篇课文记叙了鲍叔牙深知管仲之才,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设巧计迎回管仲的故事;赞扬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和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

读后想一想:在鲍叔牙看来,他哪些方面不如管仲?既然施伯明知管仲“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庄公为什么还“使束缚以予齐使”?

①选自《国语,齐语》。齐桓公,名小白,前685-前643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有名的政浓治家,辅助齐桓公成霸业。    ②[自莒(ju)反于齐]从莒回到齐国。这句话的背景是,齐襄公(桓公之兄)做国君时期,国内混乱,鲍叔辅佐小白逃到莒国(在现在山东省南部)。后来襄公被公孙无知杀了,公孙无知作了国君。不久公孙无知也被杀,小白和公子纠争作齐君。管仲辅佐公子纠,曾带兵截击小白,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逃回齐国,作了国君。    ③[使鲍叔为宰]让鲍叔做太宰。鲍叔,姓鲍,名叔牙。宰,太宰,相当于宰相。    ④[辞]谢绝。这里省去主语“鲍叔”。    ⑤[庸]平庸,无才能。    ⑥[加惠]给予恩惠。   ⑦[馁(nei)]饥饿。    ⑧[其]助词,表示测度的语气。    ⑨[宽惠柔民]宽大和善,感化人民。    ⑩[弗( fu)若]不如。    ⑩[柄]本,根本,指治国的准则。    ⑩[法于四方]为四方之法,全国都适用。    ⑩[袍( fu)鼓]战阵之间,击鼓以振作士气。袍,鼓槌。   ⑩[加勇]增加勇气。   ⑩[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几乎死掉。钩,衣带上的钩。滨,同“濒”,迫近。    ⑩[夫为其君动世也]他是为他的国君而行动。夫,彼。以下两个“夫”字同。君,指公子纠。    ⑩[宥(y6u)而反之]宽恕了他而使他回来。    ⑩[夫犹是]他也会像这样。是,代“为其君‘动”。 ⑩[若何]怎么办。    ⑩[请诸鲁]往鲁国去请求。诸,之于。  ⑨[施伯]鲁国大夫。  [若之何]同“若何”。之,代“鲁国不与”的情况。    @[不令之臣]不好的臣子。令,善。  [戮之于群臣]在群臣面前杀了他。    (用其政)用他的执政能力,用他执政。    ⑩[夫]句首助词。    ⑤[天下之才]治理天下的才士。   [得志于天下]在整个天下都能如愿,称霸。  ⑨[长为鲁国忧]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

①[欲亲以为戮]想亲眼看着杀掉他。    ②[犹未得请也]还是没有达到请求的目的呀。    ③[请生之]。  请使他活着,请求给活活的。“生”是使动用法。    ④[束缚以予齐使]捆起(管仲)来交给齐国的使臣。⑤本文主体部分摘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