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风 颂①

雪  莱

1

哦,犷野的西风,你秋之实体②的气息!

由于你无形无影的出现,万木萧疏,

似鬼魅逃避驱魔巫师,蔫黄,魃黑,

苍白,潮红,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

四散飘舞;哦,你又把有翅的种籽③

凌空运送到他们阴暗的越冬床圃;

仿佛是一具具僵卧在坟墓里的尸体,

他们将分别蛰伏,冷落而又凄凉,

直到阳春你蔚蓝的姐妹④向梦中的大地

吹响她嘹亮的号角(如同牧放群羊,

驱送香甜的花蕾到空气中觅食就饮)

给高山平原注满生命的色彩和芬芳。

不羁的精灵,你啊,你到处运行;

你破坏,你也保存,听,哦,听!

2

在你的川流上,在骚动的高空,

纷乱的乌云,那雨和电的天使,

正像大地凋零枯败的落叶无穷,

挣脱天空和海洋交错缠接的柯枝,

飘流奔泻;在你清虚的波涛表面,

似梅娜德①头上扬起的蓬勃青丝,

从那茫茫地平线阴暗的边缘

直到苍穹的绝顶,到处都散布着

迫近的暴风雨飘摇翻腾的发卷。

你啊,垂死残年的挽歌,四合的夜幕

在你聚集的全部水汽威力支撑下,

将构成他那庞大墓穴的拱形顶部。

从你那雄浑磅礴的氛围,将进发

黑色的雨、火、冰雹;哦,听啊!

3

你,哦,是你把蓝色的地中海

从梦中唤醒,他在一整个夏天

都酣睡在贝伊湾②一座浮石岛③外,

被澄澈的流水喧哗声催送入眠,

梦见了古代的楼台、塔堡和宫闱,

在澎湃汹涌的波光里不住地抖颤,

全都长满了蔚蓝色苔藓和花卉,

馨香馥郁,如醉的知觉难以描摹。

哦,为了给你让路,大西洋水

豁然开裂,而在浩淼波澜深处,

海底花藻和枝叶无汁的淤泥丛林,

哦,由于把你的呼啸声辨认出,

一时都惨然变色,胆怵心惊,

战栗着自行凋落;听,哦,听!①

4

我若是一朵轻捷的浮云,能随你同飞,

我若是一片落叶,能为你所提携,

我若是一重波浪,能喘息于你的神威,

分享你雄强的脉搏,自由不羁,

仅次于,哦,仅次于不可控制的你;

我若能像在少年时,作为伴侣,

随你同游天际,因为在那时节,

似乎超越你天界的神速也不为奇迹;

我也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急切,

向你苦苦祈求。哦,快把我颺起,

就像你颺起波浪、浮云、落叶!

我倾覆于人生的荆棘!我在流血!

岁月的重负压制着的这一个太像你②,

像你一样,骄傲,不驯,而且敏捷。

5

像你以森林演奏,请也以我为琴,

哪怕我的叶片也像森林的一样凋谢!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乐,

悲怆却又甘洌。但愿你勇猛的精灵

竟是我的魂魄,我能成为剽悍的你!

请把我枯萎的思绪①播送宇宙,

就像你驱遣落叶催促新的生命,

请凭借我这韵文写就的符咒,

就像从未灭的余烬颺出炉灰和火星,

把我的话语传遍天地间万户千家,

通过我的嘴唇,向沉睡未醒的人境,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

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①选自《世界抒情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江枫译。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②[秋之实体]原文Autumn ‘ s  being,指秋的存在、秋的生命、秋的实质、秋的本体。    ③[有翅的种籽]Winged seeds,指种皮外展如翼,靠风力传播远方的种籽。  ④[蔚蓝的姐妹]指春天清新明净的东风。

①[梅娜德]Maenad,据希腊神话,为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女伴之一,在雅典博物馆珍藏的古画上,梅娜德有怒发披散的形象。    ②[贝伊湾]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一处海湾。    ③[浮石岛]由火山熔岩形成,浮石亦称轻石。

①第三节结尾处所提到的那种现象,博物学家是十分熟悉的。海洋、河流和湖泊底部的水生植物,像陆地植物一样,对季节改变有相同的反应,因而也受宣告这种改变的风的影响。——雪莱原注。②[岁月的重负压制着的这一个太像你]“岁月的重负”,指陈旧腐朽的习惯势力、专制统治和宗教。“这一个”,诗人自指。

①[枯萎的思绪]原文dead thoughts,不能译作“死亡的思想”。雪莱以落叶相比:树叶由于得不到水分和养料而凋落,雪莱的思想由于得不到包括他父亲在内的社会的理解、同情和支持而失去生机,却不是死亡。Dead本身自有不能发挥作用、不能生效的涵义。

这首诗写于1819年秋天。当时欧洲大地上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据雪莱夫人说:“雪莱在1 8 19年时已相信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一场冲突不可避免……·他计划写一组政治诗,但因当时英国有所谓‘诽谤罪’  的法律压制,不可能出版。”这可帮助我们理解诗人为何要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这首诗。诗人自己则给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构思于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里写成。那一天,感觉到暴风雨前的暖和,而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秋雨的云霭。不出所料,雨从日落时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

西风这种自然现象,在雪莱笔下和在中国人笔下被赋予的含义很不一样,说说无不一样在哪里;你由此还能联想到其他哪些具体的中西文化差异现象?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