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茂德·白戴维,埃及著蔼求现象。里来1912年,1935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旅行》,至今已出版20部小说集。他擅长描写上埃及农村的风土人情,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复仇》根据其短篇小说《灰烬》改编。强烈的故事悬念和令人信服的人物思想转变,使这篇作品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这年5月的一个晚上, 狂风卷着树叶在大地上咆哮,尘沙飞扬,把穆阿绥莱村裹在一片灰蒙蒙的尘雾之中, 村民们早早关了门,躲在家里,只有一些到处游荡的野狗, 冷不丁发出一阵阵吠声。
在这骇人的夜晚, 有一个叫哈山的中年人,顶着狂风,迈着沉重的脚步,一步步朝穆阿绥莱村走来,不一会,他在村口一座小木桥边坐了下来。哈山朝四下看了看,便从肩上摘下枪, 又从腰里拿出子弹,放在手里掂量了一阵,最后取出几粒子弹装进了枪膛。
今晚,哈山要替父亲报仇,为了这一天,他已经足足等了十年!十年前,哈山的父亲进城赶集,路经穆阿绥莱村时与人发生争执, 双方一怒之下动起手来,结果哈山的父亲被人打死。从那天起,哈山就发誓要为父亲讨回血债,用子弹把凶手的身体打个稀巴烂! 不料,天不从人愿,不到一个月,那个杀害父亲的凶手竟得急病死了。哈山不解恨,眼光又盯上了凶手12岁的儿子阿巴斯,他要凶手的后代来偿还血债。哈山的母亲闻知这一消息,就出来劝阻,说这样的复仇,只会让乡亲们耻笑,大欺小,强欺弱,在他们这个民族里是绝对不允许的!于是,哈山只好耐着性子等待, 等着阿巴斯长大,等着他真正成为自己的对手。
10年过去了, 哈山的眼光始终盯着阿巴斯, 看着他一点一点地长成壮汉子,今天,讨还血债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哈山收住奔腾的思绪,站起身来,朝穆阿绥莱村走去,他想使自己镇定一些,可是怎么也做不到,他的眼前不时晃动着父亲被害的惨像,恨得他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终于,哈山来到了村口,见一座小房子透出光亮,他略一思索,便大步走了过去。走到门口,见一小女孩坐在门槛上玩耍。女孩长得十分可爱、漂亮,令哈山不由自主地多看了几眼。
听到脚步声,女孩的母亲从内室走了出来,她没蒙面纱,善意地打量着哈山,轻轻地问道:“你是从集上来的吗?”哈山点点头回答:“是的,这倒霉的天气, 害得我耽搁了不少时间。”女孩的母亲又问:“你上集怎么不买些东西? ”哈山赶紧说:“我本来想买一条母牛,可是价钱太贵了,我听说你们村的阿巴斯是个牲口贩子, 他能帮我买一条便宜的母牛吗? ”女孩的母亲挺热情地介绍道:“那是没有问题的,阿巴斯现在正坐在咖啡馆里,你去找他谈谈吧,他一定会帮助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