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天体物理学家们的第二种假设, 火卫一的诞生过程可能和我们的月球诞生时一样惊心动魄。一般认为, 月球的诞生是由某天体(很可能是一颗正在形成中的行星, 个头和火星差不多大)与原始地球相撞所导致。这次可怕的撞击使大量熔岩被抛射到太空中, 而后这些物质又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逐渐聚集起来, 最后形成了一个直径为3400公里的球体, 即我们的月球。同样的情况是不是也可能发生在火星身上? 我们是不是可以设想曾经发生过一次剧烈的撞击, 大量火星物质被抛射到太空, 最后形成了火卫一?如果是这样的话, 那么另一个问题随之产生: 为什么火卫一长得歪歪扭扭, 而我们的月球却是圆的? 天体物理学家们脱口就能给出答案: 因为和火星相撞的天体要比和地球相撞的天体小,所以火卫一的构成物质也就少得多。通常情况下, 直径400公里以下的天体呈近似土豆的块状, 原因是构造行星和卫星所需的引力不足, 无法将天体塑造成球体。
为了理解这一点, 我们不妨设想自己身处“太空之吻”的现场, 眼前一片狼藉, 到处是四散开来的撞击碎片,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只见大大小小的岩石相互乱碰乱撞, 场面混乱不堪。此时, 一个较大的碎片出现了,由于引力的作用, 它把其他较小的碎片朝自己这边吸引过来, 使它们纷纷落在自己身上。不过, 由于它的个头仍不算特别大, 因而引力比较微弱, 和小碎片发生的撞击也不太猛烈, 这正是月球形成与火卫一形成的不同之处。由于行星和地球相撞抛射出的物质质量巨大, 各碎片之间的引力也就更大。结果, 月球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各个方向的反复撞击, 物质不断重新混合。此外, 和地心引力一样, 月心引力将所有物质向月球中心吸引, 这样就导致月球内部压力增大, 温度急剧升高, 结果月球内核就熔化了。慢慢地, 月心引力就塑造出了一个圆球。然而, 对于一颗像火卫一这样的小行星来说, 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了。像前面所说的那样, 四散的碎片之间撞击比较轻微, 组合起来的碎片个头都不太大, 它们之所以能黏合起来, 靠的是岩石的部分熔化, 所以造成了不规则的整体形状。目前, 天体物理学家们倾向于这种解释, 而且他们有一个重要佐证: 火卫一质量很小, 想来应该是一个空隙密布的天体, 内部甚至可能有巨大的空洞。这种四面风的结构倒是很符合“撞击说”中提到的火卫一由碎片组合而成这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