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记得几年前的除夕下着大雪,你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赶回了家。好几年没回家过年了,一家人终于又可以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这段美好的记忆会像电影一样在你脑海中一遍遍回放。可是,几年以后,你可能会说:“我坚信我的记忆,那天没有下雪,而是一个难得的晴天。”
记忆为什么会发生错误,真实的记忆去哪里了?早在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就发现记忆不是录像机,它是可以被改造的。因为你不可能精确记录你的过去,你的部分记忆常由老照片或父母及兄弟姐妹的谈话所构成,而不是你实际的回忆,换句话说,就是你的记忆中存在部分错觉。这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其实早在30年前心理学家就得出结论:记忆是容易犯错和受他人影响的。
心理学家的大多数证据都来自于植入虚假记忆的测试。在这项测试中,心理学家利用受试者的同事照片或修改其父母的故事,让受试者相信自己儿时曾经乘过热气球,结果实验的成功率为30%。由此可见,记忆是易受影响的,而你不可能记下每件事情并对它们进行思考。
实验控制下的记忆如此,那么现实生活中的记忆又如何呢?事实上,它同在实验室一样容易被影响。生活中有许多例子,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许多人能够回忆当时他们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干什么,他们对这段记忆很有信心,但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生了改变。“9·11”恐怖袭击事件过后的几天,心理学家调查了大约700人,记录他们当时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如何得知此信息、和谁在一起等问题。一年后心理学家再次询问他们,结果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改变了他们的“故事”,但他们仍坚信他们的记忆非常准确。
你的驾驶技术如何?假如你各方面都和平均水平差不多,你可能认为还不错。一项研究发现,74%的司机认为他们的驾驶水平优于平均水平。更不可思议的是,那些曾经出过交通事故的司机比未曾出过交通事故的司机在个人能力上更自信,这显然不符合现实情况。同样的,对自己优点的评价,如能力、智力、诚信度、独创性及亲和力等,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优于平均水平;而对于自己缺点的评价,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低于平均水平。
这种自我夸大的错觉被称为“优于常人”效应。它无处不在,但大多数人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很多人甚至认为自己在抵制自我评价过高方面优于一般人。
我们除了过高评价自己外,也会过高评价我们喜欢的人。一项调查显示,95%的人认为他们的伴侣比一般人更聪明、更有吸引力、更热情和幽默。父母几乎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同龄人更聪明伶俐、更有发展前途。
“优于常人”效应只是众多积极错觉的一种,积极错觉让我们感觉自己与众不同。另一种是乐观心态.它以对未来过高的期望为特征。大多数人希望自己活得比一般人更长寿、身体更健康以及事业更成功,而像离婚、生病或出事故等“坏事”出现得更少,即好事都期望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些错觉都始于童年,受父母的影响,贯穿我们的一生。我们有天生的才能去区分“我们”和“他们”。一旦你和其他人建立联系,你就与他们成为一组人,他们对你的评价会高于其他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会建立很多联系而加入其他组,这样我们就夸大了自己的长处,忽视了自己的短处。这不是病态,乐观目前被视作有健康心态的标志,而不具备这种心态的人常被临床诊断为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