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考古必备的性价比极高的“洛阳铲”,最早是由盗墓者发明的。现在人们对于洛阳铲的来历并无定论,不过主流观点认为,洛阳铲产生于明代中叶。由于洛阳系六朝古都,而且附近的邝山陵墓群众多,所以盗墓业异常发达。明代由于对外贸易的兴起,古董、殉葬品的市场需求旺盛,盗墓者活动频繁,因此出现了这种盗墓利器。
洛阳铲有点像矛,头很尖,柄很长,还带有一条很深的凹槽。好的洛阳铲要求刃口锋利、硬度高,即便铲中石块等物体也不卷刃缺口。铲身要具有一定的韧性,这样才不容易折断。洛阳铲插入土内吃土锐利,拔出后褪土快捷,而且能够打穿并提取断砖厚瓦。过去要制作这样的洛阳铲都是靠纯手工,除了需要使用好的钢材之外,还要对刃口部分进行特别的热处理,以增加硬度。
对盗墓贼而言,洛阳铲的主要作用是探孔定位。洛阳铲可以扎到一二十米深的土里。拔出来时,它的凹槽里带有地下深处的泥土。没有经过翻垦的土是很纯的,而如果地下有古墓, 那土一定是挖出来后再填回去的,泥土的成分就混杂了,行话叫做五花土。有经验的挖墓人靠肉眼就能分辨泥土的成分,并判断下面是否是坟墓。他们通过在一片区域中打上若干个孔,来了解墓穴大概的位置和面积,从而了解墓穴里宝物的规模和价值。经验丰富的盗墓贼甚至凭洛阳铲碰撞地下发出的声音和手感,便可以判断地下的情况,因为夯实的墙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探孔经验老到的盗墓贼能够精确地判断出墓穴的结构,从而避开墓道——因为墓道里面往往有重重机关或者门禁,以防止有人盗墓。而直接从墓穴上方垂直进入,就会更为简单、安全。
今天,洛阳铲已经不是盗墓贼的专用工具了,而是被广泛应用于考古、钻探、建筑等领域。著名考古学家卫聚贤在1928年目睹盗墓者使用洛阳铲的情景后,便将洛阳铲运用于考古钻探,使之在中国著名的殷墟、偃师商城等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盗墓工具,洛阳铲简单、可靠而且有效;作为考古工具,它也能忠实地完成任务, 而且效率极高。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考古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曾将一把打造精致的洛阳铲作为礼物赠送给该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