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雕往往是在几立方厘米的象牙片、竹片或米粒、头发丝上雕刻的,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观看到雕刻的内容,这一技术被历代称之为“绝技”。现代微雕可以在5.2厘米长的象牙上雕刻出《清明上河图》,在长度为15毫米的头发上雕刻出《沁园春·雪》这首词的全文。
其实,中国的微雕艺术最早是伴随着作弊的需要而诞生的,用于为参加科举考试的文人雕刻诗书文革并带入考场。当然作为配套工具,放大镜也应运而生了,虽然不如现在的好用,不过凭借古代文人惊人的眼力,识别起来倒也不是难事。
在古代,几十粒米就可以将四书五经囊括其中。难怪古人有云:“一颗米内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古书中记载,曾有考生将麻将大小的微雕书藏入鞋底的夹层里带入考场,此书虽小,却装订考究、字迹工整。至于放大镜,就是考生帽子上作为装饰的那颗宝石。
正可谓“小抄传世上千年,古墨微雕技胜仙”。微雕和放大镜这两项发明虽然在后世都有了更多的改进和其他用途,不过在明清或者更早的时候,它们被用来在考场上作弊,的确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