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足可定疾病部位
摸足也就是触诊,足部触诊可分为两个内容:一是有痛诊断,二是无痛诊断。
(1)有痛诊断
又叫指压检查,是指在按摩双脚时,有病脏器(部位)的相应反射区对痛觉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无病部位与反射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双脚是人体的一部分,是全身血液循环下肢通道的终端回转段。由于双脚距心脏最远,并承受体重的压力,最容易出现血流阻滞。当按压到血液不通畅的部位时,患者会感到疼痛,这就给我们的诊断提供了信息。
有痛诊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术者洗手、修指甲。清洁患者的双脚,在准备按摩的部位均匀涂上按摩膏。
②在按摩双脚各个反射区时,各反射区的敏感程度不一致。正常人的眼、小脑、甲状旁腺、卵巢、睾丸、胆和内侧坐骨神经等反射区都较其他反射区敏感,在对各反射区施用大致相同的力度时,这些反射区会显得疼痛重些,这不一定显示其相应的脏器有病。所以,对这些反射区按摩时所施力度应较其他反射区轻些。
③有痛诊断有时不准确,有的人脚部对痛感反应迟钝,如脚底皮肤厚,或长期进行足部按摩,或常穿按摩拖鞋的人,他们的脚多不敏感,按摩时反射区不痛,但他们不一定都没病。相反,有的人脚部非常敏感,尤其是中风患者的脚就比较敏感,许多反射区都会出现明显疼痛,但他们不一定都有病。所以,有痛诊断只能给我们一个参考信息,还应配合无痛诊断作出综合诊断。
④在下列情况下,不能采取有痛诊断:
脚部皮层过厚,施行按摩不能产生痛感者。
因喝酒、吸烟过量或经常服用镇静药物而产生痛觉迟钝者。
儿童、妇女等对痛觉特别敏感者。
昏迷、精神失常无法通过按摩痛觉作出诊断者。
⑤应先检查患者的心脏反射区,手法先轻后重,如使用轻手法按摩时患者已感到剧痛难忍,这说明心脏有严重问题,应放弃使用有痛诊断,以免在进行中发生意外。如患者心脏无严重问题,可继续从左脚的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四个反射区开始,按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的顺序,将所有反射区按摩一遍,然后再从右脚的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四个反射区开始,按同样顺序按摩。记录下对痛觉敏感异常的反射区(用+、++、+++等符号表示其异常程度)。
⑥按摩时操作者可将患者的疼痛程度分为四个等级,用( +)表示。( +)表示有疼痛感,但能忍受;(++)表示痛感明显;(+++)表示剧烈疼痛,病人将脚迅速躲缩;无痛感或微痛者不记录。记录时可写反射区名称(+)【左脚痛痛感( +)号写在反射区的右上角,右脚痛痛感(+)写在反射区的右下角】。
⑦一般不宜做一个反射区就向病人说病情,因为一个病症的出现往往是许多器官或脏器不平衡所致,往往会有一二十个反射区异常,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综合分析,找出主要病症,告诉病人印象诊断。
⑧按摩时,反射区的位置要找准确,按摩力度要因人而异,因部位而异,力度要比较均匀,不能过轻过重,忽轻忽重。
总之,我们要认准反射区的位置,还要掌握好指压的力度。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善于研究,不断总结,逐步掌握规律,将有病的部位与无病的部位区分开,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2)无痛诊断
又叫皮下结缔组织的变化。无痛诊断根据手感和观察外形变化来诊断。主要靠的是“望、闻、问、切”中的“切”字,而“望、闻、问”则是“切”的辅助。人体器官发生病变时,用手在足部反射区按压触摸,会感觉到皮下有气泡状物或水流的感觉,也有些出现小颗粒状物、条索状物及硬结等,这些异常表现,我们称之为“病理结缔”,也称阳性点。
气泡状物和水流感觉的出现,表明人体内该反射区器官偶感风寒或风热。
若有沙粒或颗粒状结缔组织现象出现时,表明此反射区对应器官已有些不适的感觉。
若皮下扪及有块状物硬结,表皮并有黑色斑块时,按之很敏感有痛觉,此况往往表明预后不良,后果未卜,应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