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这种感恩举动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虽然狼能适应复杂艰苦的环境,善于长途奔袭,南征北战,但也有食不果腹的时候,对于困境中的意外帮助,狼群并不像人类所说的那样——残忍无比、冷血无情、狼心狗肺,它们也懂得感恩。
我们常把有良心、有善心说成是“人性”,好像这种东西只有自称为“高级动物”的人才配有似的。岂不知,这种“善心”其实是一种“动物性”,世间的大多数动物,都有一颗向善之心、报恩之心,只不过我们人类不去注意,不去研究罢了,反而把这种共有性强夺过来,反正动物们也不会和人类辩论,摇身一变就成了人类独有的美德。看看狼吧,它们比我们人类逊色多少呢?
无独有偶,还有另一个故事再一次证明了狼是一种知恩报恩的动物。这个故事发生在西藏:
有几位牧民一起去野地里采摘雪莲,并准备了水壶、干粮、急救包等物品。哪知转悠了一上午,也没发现雪莲的影子,几个人很扫兴,正准备返回,仿佛是来提神助兴似的,一只小狼出现了,这只小狼的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好像是受了伤。小狼也发现了他们,它想逃跑,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跑掉。几位牧民没想到竟然逮到了一只狼,也算不虚此行。然而当他们发现小狼受伤之后,便动了恻隐之心,他们拿出随身携带的急救包,为小狼细心地包扎。他们刚把这个不够专业的活干完,突然发现远处跑来一只老狼。不用说,他们已经明白了,它是来找孩子的。几位牧民霎那间害怕了,烧香引鬼,救小狼竟然把老狼给招来了,这下肯定不会有好事儿了。大家都知道,老狼看见孩子在别人手里,一定会拼命的。牧民虽然长期生活在这个地方,但也惴惴不安起来。无计可施之时,他们赶紧将小狼放了,然后若无其事地赶路。小狼跑到了老狼的身边,并未立即投人战斗,而是不紧不慢地尾随着他们。几位牧民想,都说狼是最聪明、最凶残的,它肯定是在选择下手的时机,把我们撕成碎片。几个牧民并不是很害怕,因为他们有好几个人,对付一只狼还是可以的。于是就保持着高度警惕,做好了与狼进行恶战的准备。
老狼跟在他们后面迟迟不下手,一直与他们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弄得几位牧民更加忐忑不安。当走到一处悬崖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支硕大的雪莲。牧民们是为寻找雪莲出来的,这时却没有一点要去摘那支雪莲的心思,老狼在后面死死地盯着呢!况且,那雪莲长的地方太陡峭,根本上不去。正想着,只见那只老狼一个飞跃,众人还没缓过神来,老狼已经将那雪莲叼在了嘴里!老狼将雪莲放到了地上,带着小狼往回走了。
几个牧民这才明白,原来狼一路跟来并不是想吃他们,而是为了感恩。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饮水思源”的古训家喻户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思想老少皆知。尤其是“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国时的诸葛亮有感于刘备的“三顾茅庐”之恩,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古人尚且如此,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更应该懂得“知恩图报”这个道理。其实,施助者也许并不在乎受助者如何回报,他们只是想用自己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以自己的爱心去援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所需的只是生活的那份坦然和对美好未来的执著。而受助者如果能够铭刻那些受助的记忆,能够完成这种爱心的传递,就能为这个社会增添更多的温情和感动。现在,感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然而,人们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处的老板的种种恩惠。将一切视之为理所当然,视之为纯粹的商业交换关系,这是许多公司老板和员工之间矛盾紧张的原因之一。的确,雇用和被雇用是一种契约关系,但是在这种契约关系背后,难道就没有一点同情和感恩的成分吗?老板和员工之间并非是对立的,从商业的角度,也许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从情感的角度,也许有一份亲情和友谊。所以,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知恩感恩。学会感恩,是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优点。
学会感恩,是温暖的阳光,照到哪里哪里就会温暖。学会感恩,是感情的黏合剂。
只有学会感恩,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只有学会感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当你的努力和感恩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当你准备辞职调换一份工作时,同样也要心怀感激之情。
每一份工作、每一个老板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在辞职前仔细想一想,自己曾经从事过的每一份工作,多少都存在着许多宝贵的经验与资源。
失败的沮丧、自我成长的喜悦、严厉的老板、温馨的工作伙伴、值得感谢的客户⋯⋯这些都是人生中值得学习的经验。
如果你每天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相信工作时的心情自然是愉快而积极的。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一切都会是美好的。自我牺牲
狼懂得自我牺牲。为了整个狼群的攻击成功,往往会有很多狼进行自杀性的攻击来扰乱对手。
自我牺牲精神也是狼群团队精神的一种充分表现,狼为了团队的利益,它们会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利益,即使是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