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动手去做一件事情,如果认为自己永远不会失误的话,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至少在某个方面一定会有失败之处,毕竟,失败是进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尝试一件新事物的时候,要坚持下来,请不要忘记下面这个取得成功的公式:
失败——再做一些努力;
失败——坚持下去,对自己宽厚些;
失败——继续干,直到成功。
下面是一位美国人的“败绩”,看完之后,你是否会觉悟点什么?
8岁时,被赶出居住的地方,他必须工作谋生;
21岁时,经商失败;
22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
24时,向朋友借钱经商再度失败,后来花了17年时间才把债务还清;
26岁时,爱侣去世;
27岁时,精神崩溃,卧床6个月;
29岁时,参加国会大选失败;
36岁时,角逐联邦议员,再度失败;
40岁时,寻求众议员连任,失败;
41岁时,想担任州土地局局长被拒绝;
46岁时,竞选国会参议员,再度失败;
47岁时,争取副总统提名,落选;
49岁时,再度竞选国会参议员,再度失败。
这个一再失败的人,就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他当选总统时已52岁。多少次的失败和挫折,并没有击倒他,而是终于把他推向人生的高峰。
人一旦失败就心灰意冷、无所事事,虽然免除了再犯错误的恐惧,担忧也随之减少,再也没有挫折、失误、失败,然而,不幸的是,他再也不能与成功牵手。
应该知道,失败实际上只不过是暂时的挫折。暂时性的挫折是一种幸福,因为它会使我们振作起来,调整我们的努力方向,使我们向着不同、但更美好的方向前进。
暂时性的挫折,在致力于成功的人眼里,都不会成为永久的失败,而是把它当做是一种教训。事实上,在挫折中,都存在着一个持久性的教训,这种教训是无法凭挫折以外的其他方式获得的。
失败者常常感叹命运的不济,现实也确实如此。竞争机制的引入,优胜劣汰,必然要求更好的心理素质。现实中常有这样的事,一个人颇具实力,却不能在竞争中取胜,甚至一败涂地。究其原因,就是对竞争的心理准备不足造成的。进一步而言,就是害怕失败,缺乏信心。
莎士比亚说:“聪明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哀叹,却情愿去寻找办法来弥补他们的损失。”所以,面对失败,我们应该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忧虑;多一些总结,少一些埋怨;多一些信心,少一些悲观;多一些坚强,少一些懦弱;多一些动力,少一些松懈;多一些微笑,少一些苦闷;多一些勇气,少一些退缩;多一些奋斗,少一些沉沦。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失败是正常的,是成功之母,懂得了这个道理,失败还有什么可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