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求助别人
要办事,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力不从心,这时就有必要向他人求助。俗话说,皇帝还有求人的时候呢。没有人可以不依靠他人而独立地存活于世。即使你能耐再大,也要承认在某些方面自己必须求助于人。如果过于强调个人的能力,即使遭遇失败也绝不向人求助,坚决不依靠他人,不仅难把事情办成功,也会给人留下心胸狭隘的印象。
必须承认,任何人的力量、能力和才智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达到十全十美的程度,在某些方面总有不及别人的地方。当遇到能力不及、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就应该虚心向他人请教。
然而,很多人却自命清高,低不下头,总觉得依赖他人有一种被施舍的感觉,是对自己形象的损害。许多人把这种“万事不求人”的昂首哲学当作“优秀”的“品格”来标榜,自以为是,自以为能。殊不知,说穿了,这些人却缺少一种气度,正因如此,他们自身的才能很难得到更大幅度提升,最终也很难成就什么事业。
放弃个人英雄主义,学会向别人求助,不仅会使你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也能表现出你的超人气度。
行为学家研究发现,大凡成功人士,往往都有谦逊的美德,能够保持一种低姿态,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教,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这往往使他们显得比别人更聪明,更有智慧和才华。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修炼依赖他人的气度,养成求助他人的品行,这对于事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史得芬是一家公司市场营销部的业务员,近来心情特别烦,因为连着四个月的业绩评比表,他都排在斯林娜之下。史得芬很不服气,他认为自己功夫下得不比斯林娜少,资历也比斯林娜深,怎么可能落在这个进公司还不到三年的小姑娘后面呢?斯林娜掌握的客户资源为什么竟然接近自己的2倍?
史得芬百思不得其解。可是又不肯屈尊去向斯林娜请教,认为这样会伤了一个老业务员的面子。于是,他想方设法进入了斯林娜的电脑系统,查看她的客户分布,结果被斯林娜发现。斯林娜立即提出严重警告:再这样下去,别怪我不照顾你老前辈的面子啊!两人的关系因此搞得很僵。
史得芬又做了许多努力,可业绩仍然比不上斯林娜。他沉下心来仔细地想了又想,心头豁然开朗:现在的年轻人性格直爽,只要我放得下架子,不耻下问,她便可能尽释前嫌,并把发展客户资源的技巧告诉我。问题一想通,史得芬心头轻松多了,他特意邀请斯林娜共进晚餐,诚恳请教。这倒让斯林娜不好意思了,她说:“以前我对你的态度有些过分,请多谅解。”然后谈了自己做营销的一些心得:“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是看书多、上网多、领悟快、进步大一些而已。做营销,发展客户是一条路,而盘活老客户更重要,因为老客户感觉到你的诚信和友善,他自己会把亲朋好友拉来做你的新客户。我特别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记录客户的特殊情况,在细微处做文章,比如出差时看望他刚刚考入该地某个大学的孩子,比如送一份礼物给他的父母,替他挑一些鲜花带给老人家⋯⋯我从不认为这是工作以外的事,相反,干这个工作就要有‘功夫在事外’的精神。我为每位老客户设立了生日档案,他们过生日,我会亲自做一张精致的贺卡,并配上小礼物邮寄给他们。很多客户收到时都深受感动,特意打电话致谢⋯⋯”
史得芬听了这些,恍然大悟。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也用起了这几招,果然业绩迅速窜升,与斯林娜旗鼓相当了。更为可喜的是,他与斯林娜的关系也更友好了,合作起来也更愉快了。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如果你是某一个领域的专家,或者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当有人向你请教时,也应表现出宽阔的心胸,积极认真地解答问题,传授方法,万万不可害怕别人把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学去,赶超自己,而不肯给别人求教的机会。同样,如果有人得罪了你,甚至给你造成了伤害,当他向你求助时,你也要表现出应有的大度,宽容待人。如果你乐意帮助他人,提携新人,你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他人也会在将来适宜的时机报答你。这正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如今的社会,早已走出了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圈子,踏上了全球化的道路。今天,任何人、任何家庭、任何国家,都只有依靠别人才能生存。谁还想“自给自足”,肯定行不通。抱着不求人的信条,只能搞得自己诸事不成功。在这种情况下,请教别人,有事请别人帮助,应该成为生活、工作的常态,根本不牵涉什么要面子的事情。如果谁还高高地昂着“万事不求人”的头颅,不仅自己难以成功,和身边亲友、同事的关系也会因他的“高傲”和固执而不那么融洽,关上了大家与他合作的大门。
实际上,大多数时候,别人是十分乐意帮助我们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对他的信任和尊重。但同时,许多人又对主动提供帮助有所顾虑,担心碰到“万事不求人?的人。那么,在我们需要帮助、别人也做好了帮助我们的准备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说一声:“拉兄弟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