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诱导法”办事(二)

三十六计中有“抛砖引玉”一计。计名出自《传灯录》。相传唐代诗人常建听说赵嘏要去游览苏州的灵岩寺,为了请赵嘏作诗,便先在庙壁上题写了两句,赵嘏见到后,立即提笔续写了两句,而且比前两句写得好。此计用于军事上,是指用相类似的事物去迷惑、诱骗敌人,使其懵懂上当,中我圈套,然后乘机击败敌人的计谋。“砖”和“玉”,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砖”,指的是小利,是诱饵;“玉”,指的是作战的目的,即大的胜利。“抛砖”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引玉”才是目的。钓鱼需用钓饵,先让鱼儿尝到一点甜头,它才会上钓;对方占了一点便宜,才会误人圈套,吃大亏。

  20世纪70年代初,前苏联政府向美国有关方面提出了一个意向,准备出资3亿美元引进先进技术,在国内制造100架巨型客机,如果美国不感兴趣,苏联将同别国合作。

  当时美国的飞机制造业正处于不景气时期,各大飞机厂商都想把这笔大生意抢到手中。但苏联礼貌地提出了一个条件,为了比较、鉴别,要事先派员到厂家进行参观。

  苏方代表团依约来到波音公司考察参观。他们一个个温文尔雅,并无可疑举动。只是认真地观察,细心地琢磨,当涉及到加宽机身的特殊材料时,波音公司的人员就缄口不谈,或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苏联人也很知趣,并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于是参观考察圆满结束。苏联代表团答应回国后即向政府提出正式报告。波音公司认为3亿美元的巨额生意已是囊中之物了。

谁知前苏联代表团回国后如同飞去的黄鹤,从此杳元音讯,使得波音公司望眼欲穿。他们没能等到苏联引进他们先进技术的合同书,却等到了一则消息:苏联在报刊上刊登。他们将自己制造巨型客机了。

 波音公司在震惊之余。仔细地回顾了那次苏方代表团来厂参观的全过程,终于觉察到代表们穿的鞋子有些异样,问题就出在鞋子上。苏联代表团人员穿的鞋子在鞋底里装有磁铁,他们在参观时将加宽机身的特殊金属材料的粉末吸入鞋底,回国后化验了这些粉末,找到了生产这种特殊材料的奥秘。

 原来,苏联所谓的引进技术本是“虚晃一枪”,实际上是以3亿美元的生意作为诱饵,来骗取波音公司上钩。

  当然,求人办事,不要试图欺骗对方,以利益为诱饵,诱骗对方吃亏上当;而是要让对方成为利益相关者,实现互利双赢的结局。。只不过是,你所获得的利要大得多。

  “利而诱之”的办事目的,必须首先刺激起对方的欲望,暗示只要能办成事,好事还在后头,并不时地给些甜头,让他相信你所说的并不是一句空话。在不断地刺激下,他的欲望也就被挑了起来,这时你就可以牵着他的鼻子走了。

  因此,大可不必有求于人便感觉低人一等的被动消极想法,而应利用本身的资本去吸引他、打动他,这才是办事的最高境界。也许你会说自己一无所有,没有啥资本,如何吸引对方?其实,资本全在于自己开发,你虽然一无所有,但你有一副身体,有一个发达的大脑,只要一动脑子,肯定会想出自己的办法来。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