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要讲分寸(一)

办事要讲分寸

  办事一定要讲分寸,要把握事情的分量,把握进退的尺度,掌握处理事情的火候,哪些先办,哪些后办;哪些该办,哪些不该办;哪些可以大操大办,哪些不能大操大办……掌握了办事的分寸,也就把握了办事的利害关系。

  办一件事,不是说办就办、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的。要全盘考虑,要了解前因后果,也要区别各种利害。例如:是否涉及他人的利益?是否对自己有负面影响?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处理、协调各种利害关系,既争取了自己的利益、也不伤害他人的原则,把事情办得圆圆满满。

所以,办事~定要有分寸。

  有些事情能办,但有些事是不能办的。一旦办了,于法不容,于理不容,于情不容,于己不利。其结果:或使自己名誉扫地,或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或使自己的身分和地位遭受损害。

  杨震是东汉人,为官公正廉洁。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他调任东莱大守,途经王密任县令的昌邑时,王密亲赴郊外迎接恩师。晚上,王密前去拜会杨震,俩人聊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已是深夜。王密准备起身告辞,突然他从怀中捧出黄金,放在桌上,说道:“恩师难得光临,我准备了一点小礼,以报栽培之恩。”杨震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的真才实学,所以才举你为孝廉,希望你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可你这样做,岂不是违背我的初衷和对你的厚望。你对我最好的回报是为国效力,而不是送给我个人什么东西。”可是王密还坚持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杨震立刻变得非常严肃,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没有别人在,难道你我的良心就不在了吗?”王密顿时满脸通红,赶紧像贼一样溜走了,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中。

  张震该办的事一定要办,不该收的礼坚决不收,这既体现了他的任人唯才、光明磊落,也体现了他的公正无私、廉洁奉公,堪称千古楷模。

  所以,当有人违背你的人格信仰而托你办事时,你千万不能图 时之利而放松自己的操守,不负责地答应他、纵容他,一定要慎重考虑、权衡得失。如果你同一些不法之徒合作,干一些违法乱纪的事,必将法理不容,所以必须断然拒绝那些人的无理要求。

  办事不仅要掌握进退的尺度,也要把握事情的分量,也就是说:什么事先办、什么事后办;哪重要、哪不重要,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事情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是放弃西瓜拣芝麻,还是丢弃芝麻留西瓜,都要在心里掂量掂量。这样,掌握了舍小取大、取重弃轻的原则,就可以舍小利而赢大利。

  远古时,大禹为了治水,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后来和一个叫女娇的姑娘结婚了,婚后刚4天他就告别新婚的妻子,忙于治水去了。

  以后的13年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口,他听到自己新生的儿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于生产的痛苦也正在呻吟,他的助手都劝他进去看看。大禹也多想进去看一眼啊,可是他有要紧的事要办,怕耽误工作,硬是没有进去。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