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人一见如故(二)

3.找到共同语言

  第一次见面是否投缘,还要看谈得如何。要谈得有味,谈得投机,谈得其乐融融,双方必须确立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有人觉得,初次见面哪有“共同话题”呢?其实不然。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土上,只要善于寻找,何愁没有“共同话题”呢?一位小学教师和一名泥瓦匠似乎没有共同语言,但是如果这个泥瓦匠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那么两者可就如何教育孩子各抒己见、交流看法;如果这个小学教师正要盖房或修房,两者可就如何购买建筑材料、选择修造方案进行沟通。只要双方谈得来,就不难发现彼此有对某一问题的相同看法。

4.真情流露

  在与初次见面的人打了招呼之后,用三言两语恰到好处地表达你对对方的友好情意,或肯定其成就,或赞扬其品质,或欢迎其光临,或同情其处境,或安慰其不幸,就会顷刻间暖其心田、感其肺腑,就会使对方油然而生一见如故、欣逢知己之感。两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桂系代表、进步人士刘仲容先生南西安秘密前往延安,毛泽东第二天即邀请他到寓所会见。毛泽东在门口表示“欢迎刘先生光临”之后,刘仲容答以“毛先生日理万机,多有打扰了”。毛泽东马上说:“刘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不避危险而来,总得见见面嘛。”这短短的两句话既表热烈炊迎之情,义达高度赞扬之意,言简意赅,情深意长。刘仲容听后深感温暖,如逢故旧,便以推心置腹的热忱态度毫无拘束地跟毛泽东促膝长谈。

5.活跃谈话气氛

  为了拉近与第一次见面者之问的心理距离,不妨采用风趣活泼的三言两语,使对方的拘束感和防卫心理得以扫除,从而活跃气氛,增添对方的兴致。1988年10月,文化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陈伯达刑满释放不久,作家叶永烈即去采访他。曾显赫一时而今刚度过18年铁窗生涯的陈伯达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公安部门提审我,我作为犯人,不能不答复提问。对于采访,我可以不接待,不答复。”对于这位对自己不抱欢迎态度的采访对象,叶永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进门,叶永烈就告诉陈伯达:1958年,陈伯达到北京大学作报告,他作为北大学生听过这个报告:“当时你带来一个‘翻泽’,把你的闽南话译成普通话。我平生还是头一同遇上中国人向中国人作报告,要带‘翻译’!”多么有趣的往事,多么风趣的语言!陈伯达一听,哈哈大笑,感到面前的这位不速之客很可亲近,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原先尴尬的采访终于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6.付出你的关爱

  世界上的爱是最有说服力的。温柔的爱、忍耐的爱、宽容的爱用在社交上,具有无坚不摧的能量。爱的情感始终活跃在人们的心头,任何人也都渴望着被人爱,但一般人对被爱似乎缺乏信心,所以你尽可以用你的语言去表达你对初交者的关爱。

  “我看你好像面熟的很,跟我一个好同学特别像,她叫刘婷婷,你呢?是她姐姐还是妹妹?”

  “你坐、你坐吧;来,大家挤一挤。我每天坐这班车,人总是很多的,而且越走人上的越多,你现在坐好,省得挤着你,我一会就下去。”

  “你竟然也会做出这种事,大让我伤心了,看你的样子,不大像是能做出此事的人。”

  表现出你的关爱,很容易让对方接受你,愿意倾听你说话,即使是从你嘴里说出的指责人的话,由于充满了你爱的感情,他人也会对你好感倍增,对你也就一见倾心了。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