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运用悬念吸引人心,增强效果
一次,江南才子唐伯虎去参加一富翁为其老母亲举办的寿宴,富翁求他画幅图并题上字,于是唐伯虎挥毫而成一幅《蟠桃献寿》图,并随口吟出了题诗:
“这个婆娘不是人,”第一句出口,满宾客皆惊立而起。
“九天仙子下凡尘。”唐伯虎吟出第二句,众宾客乃释怀而坐。
“儿孙个个都是贼,”第三句使富翁一家怒形于色。
“偷得蟠桃奉至亲。”满座宾客才长长嘘口气,随即赞叹不绝。富翁也兴奋异常,连连道谢。
悬念的运用,目的在于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如果唐伯虎不使用悬念,而像大多数人祝寿一样说些长命百岁、万寿无疆之类的话,有谁会要听呢,恐怕也就根本达不到他刚才的说话效果了。
3.润物细无声,唤起共鸣
西安事变中,蒋介石在临潼被捉住后,周恩来来到了西安,受王曲军官训练团的邀请,作了次非正式的讲话。
军官团学员大声问周恩来:“蒋介石丧权辱国、罪大恶极,为什么还不杀?”其他人员也议论纷纷:“不杀蒋,后患无穷!”“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周恩来等大家把话说完,才大声说道:“要杀,很容易,一枪就行了!”接着说:“我们红军有位将军,叫徐海东,他全家36口人,35口叫蒋介石杀害了,难道给蒋一枪,就能报了全家血海深仇吗?全国四万万人,蒋介石死了,再若来个刘介石、宋介石,你们杀得完吗?何况我们是共产党人,对共产党员来讲,永远是民族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就这样,周恩来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无形中化解了王曲军校学员怨愤,制止了一场骚乱,说服了他们。
4.巧用攀附,让人产生亲近感
1984年5月,美国里根总统访问上海复旦大学.在一问大教室内,里根总统面对一百多位初次见面的复旦学生,他的开场白就紧紧抓住彼此之间还算“亲近”的关系:“其实,我和你们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的谢希德校长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友昵。照此看来,我和各位自然也就都是朋友了!”此话一出,全场鼓掌。短短的两句话就使一百多位黑发黄肤的中国大学生把这位碧眼高鼻的洋总统当作十分亲近的朋友。接下去的交谈,自然十分热烈,气氛极为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