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浴
沙浴就是将人体的局部或全身埋在沙里,利用沙的温热和按摩作用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沙浴多在海滨沙滩或有沙丘的地方进行。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海水浴场星罗棋布,这既为我们提供了优美的风景点和避暑胜地,又为我们提供了沙浴的天然场所。
沙浴实际上是一种集多种疗法于一体的综合疗法。做沙浴时,充足的紫外线起到了光疗作用;灼热的细沙是很好的热疗材料,具有理疗效果;热沙与皮肤摩擦又有按摩的功能。经此综合作用,能使全身末梢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网状内皮系统活跃,加强了对神经系统功能的激活。因此,沙浴具有重要的养生意义。
沙浴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场地,在选好的场地上铺上长2米,宽1米、厚0.3~0.5米的细沙,患者身穿薄内衣俯卧于细沙上,多名助手迅速取温度在50℃左右的细沙,将患者从肩部到足底部完全覆盖,覆盖的厚度视患者的耐受程度而定。在适宜沙浴的海滨、沙滩、河岸及日光浴场等处,患者仰卧躺好后,可用双手将周围适宜温度的细沙覆盖胸以下部位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用37℃左右的温水冲洗身体,穿好衣服,卧床休息片刻。通常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次,30日为1个疗程。
沙浴时需要注意以下这些事项:
沙浴应在适宜的环境和温度下进行,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前后应注意预防感冒,注意补充水分和防止虚脱。
沙浴时可用一条湿毛巾盖在脸上,把眼、鼻、嘴、耳捂住,这样既可以防止面部和头部被烈日晒伤,又可防止沙子进入“七窍”,且能在阳光下仍然保持阴凉感,可预防中暑。沙浴时宜适当饮水,以补充体液。
埋沙时沙面宜盖得适中,太厚有压迫感,太薄会使皮肤灼伤,且因热量不能透入体内而达不到效果。身体外露部分要用遮阳小帐篷或小伞遮挡。
患有较严重的器质性病变的患者,经期妇女、孕期,儿童、年老体弱者,急性炎症患者、有出血倾向者,均不宜进行沙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