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午睡需特别注意
很多老年人将午睡作为养生的一个方法,但有专家指出,部分老年人不宜午睡。以色列研究人员对455名老年人调查了6年后发现,在此期间去世的75位老年人中,习惯午睡者的死亡率为20%,除去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午睡者的死亡率明显较高。研究者认为,人在睡眠时,心率、血压均会降低,醒来再恢复,这种变化可能会增加血管受损的几率。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难道很多人长年的午睡习惯真的需要改改了吗?
专家提示,这种调查若作为一种指导式的医学定论,尚待考证。对于每天习惯午睡的老年人来说,最好饭后一小时,等食物多消化消化后再入睡。因为,很多老年人往往已有动脉硬化、血液较稠等症状,饭后由于营养的吸收血黏滞度较高,若再午睡,血流缓慢,这些因素就给脑梗塞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同时,老年人的血糖也相对较高,饭后需要靠活动来降低血糖,此时若“倒头就睡”,会造成血糖的波动。所以,在饭后一小时再午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脑梗发生的危险。此外,也可以在午饭前小憩片刻,睡个“小觉”,让体力恢复,吃起饭来会香一些,有利于健康。
对肥胖、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虽然午睡减少了躯体能量的消耗,但只要平时注意适当的运动,控制好合理的饮食,午睡基本不会造成身体的脂肪堆积,也不会给心血管造成很大的负担。
对于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阻碍的人,特别是因脑血管变窄而常出现头昏、头晕的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不是午睡问题,而是应该从根本上治疗所患疾病。
短暂的平躺休息不仅能放松脊椎,还能清醒头脑。据《纽约时报》报道,24分钟的午睡,能够有效地改善飞越大西洋的驾驶员的注意力与工作表现。
晚间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应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另外,为了降低饭后血液流进胃部、大脑供氧量减少的几率,老年人在饭后可以散散步,休息半小时后再开始午睡。
老人午睡不要趴着睡,这样会减少头部供血,醒后易出现头昏、乏力、手臂发麻等症状。建议老年人在睡醒后一定要缓慢起身。坐直30秒后再起立,站起还要等30秒,才能开始活动。可以轻甩并按摩手臂,对缓解酸痛感和恢复清醒有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