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勤奋学习

姚广孝勤奋学习

  姚广孝,明初大臣,本是僧人,追随燕建功立业,费尽心机二十年,晚年终于功成名就。他本可身居高位,坐享天年,但是同所有有为的政治家一样,他无法改变自己多年的习惯,命中注定要勤奋终生。

  永乐二年(1404年)六月,在受官太子少师后两个月,姚广孝以钦差身份前往苏湖赈灾,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衣锦还乡的兴奋,伴随着怅然之感。他的父母均已在贫困中故去,“垅墓既无,祖业何在?岁时祭扫,曾不可得。”他将父母灵位移进了少时出家的妙智庵。

  姚广孝不顾70高龄,冒着酷暑,亲往县道,督促州县发米赈饥,而且将皇帝赐予的金帛分赠给乡里。而他自己却依旧过着独身僧人的生活,有时身着袈裟,独步于山寺野径。据说有一天他独坐寒山寺外吃着随身带的干粮,却被一个姓曹的县丞以“见官不避”抓去打了几十皮鞭子,关到了狱中。第二天属官们不见太子少师,着了慌,直找到狱中,才把他找到。那曹县丞吓得要死,前来请罪。

  从苏湖回京后,姚广孝顾不上休息,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他专心蓄养了一只公鸡,每天早晨闻鸡而起,壮心不已地度过了一生最后十数个年头。

  他身为佛教长官,因忙于清理教务,常负友人之邀;他身为太子少师,又要辅导太子居守京师,并为太孙讲读华盖殿。而他晚年投入最多精力的工作,则是先后主持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两部大书的编修。

  《永乐大典》的修纂工作最初是由翰林学士解缙主持的,花了一年多时间,永乐二年十一月成书,当时定名为《文献大成》。但是不久明成祖便发现这部书远远未能达到自己最初的设想,于是将70高龄的太子少师姚广孝请来主持,重新编修。

  这一次调集参加修书工作的人员多达2169名,除去文苑名士,还有不少高僧、名医以及擅长书画的人才。礼部承担了召调人员,搜集书籍的工作。自文渊阁开馆修书后,每天由光禄寺供给编修人员朝夕膳食,整整忙碌了三年。

 永乐五年(1407年)十一月,编修工作告竣。姚广孝等人将这部11095册的巨帙进呈给明成祖朱棣。书中辑录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书籍七八千种。包罗了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十、僧、道、戏剧、小说、技艺诸项内容,共22877卷,仅书目便有900卷之多。这次的修书工作主要由姚广孝主持,他精通博杂的学问在这次修书中得以发挥。明成祖将这部书定名为《永乐大典》并亲自为之撰写了序文。

  永乐九年(1411年),77岁的姚广孝再次受任监修官,主持了《明太祖实录》的重修工作。《明太祖实录》初修于建文初,明成祖夺位后,因为其中有不利己的记述而重修了一遍。但此后仍感到不满意,于是决定再次重修。姚广孝从接受这项工作,直至病逝,兢兢业业工作了六年多时间。当永乐十六年(1418年)五月书成上呈,成祖设宴赏赐有关人员时,为此耗尽余生的姚广孝却已在两个月前与世长辞。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