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镇市中心,有一高岗,周围分出五条小丘陵,如五龙朝珠,因此称珠山。清代后期,在山顶建一砖木结构楼阁,取名“龙珠阁”。明清时期的珠山,是御器厂的所在地,名重一时。皇室为什么要把御用的官窑选在景德镇呢?
景德镇位于江西东北部,它处在青山葱绿、碧水环绕之地,钟灵毓秀的山水孕育了这座繁荣昌盛的城市。景德镇附近的瓷土资源极其丰富,为发展瓷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基地。城郊的高岭瓷土矿区还留存有不少古矿洞和淘洗坑。从汉代至清代久盛不衰的陶瓷业生产,使景德镇逐步发展、繁荣,最终荣获了“瓷都”的誉称。
1982年11月,在文献记载中的明代御器厂故址,考古工作者发现明代瓷器残片数千片,残窑一座;经研究,这是一批明永乐到宣德时期的官窑瓷器。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证实了文献记载中的官窑的确在景德镇珠山,揭开了官窑考古的序幕。此后,对官窑的考古工作从未间断过,出土了历代官窑瓷片几亿片,重达几十吨,重要的发现有:
1983年秋,为配合景德镇市龙珠阁改建工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阁基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清代官窑瓷片。1985年,考古工作者又在龙珠阁清代基址下发现了明代瓷片,多数为永乐、.宣德时期的产品。宣德瓷器制作规整,纹饰精美,器型有盘、碗、高足杯、鸟食罐、蟋蟀罐、盖钵、扁壶、梅瓶等,有祭红、宝石蓝、娇黄、甜白、青花、青花斗彩、天青以及矾红等釉色,绝大多数有“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六字或四字款,其中矾红款和青花四字篆书款,属首次发现的官窑款。
1987~1988年,在珠山东麓,发现了大批成化官窑斗彩瓷片,可修复者在1万件以上,多数有记年款,研究表明,成化斗彩创烧于成化十七年左右。
1988年,在珠山北麓,发现了一批元代卵白、青花瓷,找到了文献记载的元代浮梁瓷局和官窑所在地。同年还在珠山东司岭明御器厂故址发现了瓷窑五座,遗迹分三层,上层、下层分别出土成化、宣德纪年瓷片,中间为无纪年的青花大龙缸瓷片,与《明实录》中关于正统六年命景德镇烧制“青龙白瓷缸”的记载暗合,为“空白期”瓷器的研究提供了标准器。
1993年,在明御器厂故址东门附近发现了一批宣德瓷片。青花试料盘的发现,证明国产青料的使用始于宣德年间,大量青花五爪龙纹蟋蟀罐的出土,是宣德皇帝酷爱斗蟋蟀的极好物证。
1994年,在明御器厂东院故址出土了大量明洪武官窑青花、釉里红瓷片,以实物否定了“洪武无瓷”的传统观点,为洪武瓷的研究提供了权威的地层证据和标准器。
如此之多的官窑瓷器被大量埋藏在珠山,是什么原因呢?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专家研究发现,在同一埋藏单位内出土的瓷片,均可复原,大部分制作精美,但这些瓷器又或多或少存在一点儿小毛病,有的是烧变形了,有的是釉色不太好,有的是纹饰不够美观,有的是纹样画法不对。如有一件明代龙纹盘,制作精美,釉色纯正,唯龙纹一趾仅绘了四爪,与大明律规定皇帝用五爪龙,庶民用三、四爪龙的规定不符,犯了大禁,因此遭受被砸碎的厄运。出土实物也许说明,明代御器厂的确有一套极为严格的挑选制度,御窑瓷器,如有质量问题,一经发现,即被砸碎,就地掩埋,绝不允许流入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