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古城东北郊有一个叫做浩罕的古老村庄,在绿树掩映中,有一座伊斯兰教式的古代建筑物,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阿巴霍加墓,据说清乾隆皇帝的宠妃香妃就葬在这里。《新疆游记》称:“游览香娘娘庙(现在俗称香妃墓),道旁渠水淙淙,田畴莽莽,庐舍重重,麻扎累累……复有二三果园,环而错处,群花竞秀,清幽宜人,夏日避暑,最为合宜,喀什近郊游观佳处,此为第一。”
阿巴霍加墓由麻扎(即陵墓)、经堂、礼拜寺、门楼和专供日常做礼拜的清真寺等几部分建筑物构成。此外,还有伊斯兰宗教建筑中不可少的一泓清池。
麻扎是整组建筑中的主体,坐落在庭院的东部,上圆下方,巨大穹窿屋顶上还有一座筒形小楼,上竖一弯月牙。麻扎从底到顶,用绿色和紫色玻璃方砖包砌,通高26米多,显得巍峨壮丽、色彩鲜艳、古色古香。清真寺在庭院的西部,又名 “艾衣提甲依”,它是供朝觐的教友们礼拜之用。在清真寺的左前方和麻扎的右后侧是圆拱形的经堂。面积不大,但还雄伟。一色蓝底白花琉璃砖砌成的门楼矗立在经堂的正前方,中间隔以宽敞的庭院。和经堂紧挨着的是小清真寺。寺外就是水池。
阿巴霍加墓外围近似于长方体,底面横长39米多。墙四角各建有一座半嵌入墙里的圆柱形塔楼。塔楼上的召唤阁,装饰精美,小巧玲珑,楼顶各竖一弯新月。四个新月拱围着中心麻扎,整个建筑物造型和谐,蔚为壮观。
阿巴霍加墓始建于1640年前后(明崇祯年间)。据说当时有一个叫玉素甫的人,是中亚著名传教士马赫杜木艾扎木的孙子,最初在吐鲁番、哈密一带传教。17世纪30年代,玉素甫来到了喀什噶尔,当时浩罕村有个叫亚尔买买提的财主,首先皈依了玉素甫,并把自己的庄园财产全部献出作为玉素甫活动的基地和经费。这样,玉素甫的传教活动取得进展,并站稳了脚跟。玉素甫死于1640年前后,他的长子依达也提拉,即阿巴霍加,依照遗嘱把他埋在浩罕丰寸。
依达也提拉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到各处讲经传教。由于他严格履行教典所要求的一切信条,所以在喀什噶尔伊斯兰教内,他的实力日益增强。当时,在喀什伊斯兰教内部的斗争异常激烈,有白山派与黑山派之争。以依达也提拉为首的白山派,在北疆准噶尔蒙古人噶尔丹的支持下,最终击败了黑山派,获得了叶尔羌的王位,他的长子叶赫牙做了喀什噶尔的总督。
依达也提拉自称阿巴霍加。霍加,有时也译成和卓。含义是,具有这一称号的人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是最高贵的。阿巴霍加死于1693年,埋葬在其父玉素甫身旁。由于他名声显赫,人们便逐渐把这座麻扎叫阿巴霍加麻扎了。此后又继续埋进玉素甫的后代,共五代72人。这就是阿巴霍加墓的来历。
阿巴霍加墓的建筑,是逐步扩建而成的。由初建时的简陋结构,发展变化为目前宏大壮丽的规模。现在,一般人将这座陵墓叫“香妃墓”,当地维吾尔人也附和这种说法,其缘由何在?
香妃是乾隆皇帝的妃子,她身上常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沙枣花香,因此被称为香妃。后来,她不幸病故,埋葬在河北遵化县的清陵。当地的回部人民为了纪念她,将她的衣冠埋入阿巴霍加墓,并改称为“香妃墓”。这充分说明了香妃和阿巴霍加墓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