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陵为何选址巩县

北宋王朝建都开封,为什么皇陵区却舍近求远、建在相距开封数百里的巩县(今改名为巩义市)境内呢?

据推测,其主要原因大概是:

第一,北宋初年曾有过迁都洛阳的打算,因为开封处于豫东平原中部,四周缺乏关隘凭借,无险可守;而北宋周围政权林立、军阀割据、争战中原,尤其是都城之地的危险性一直存在。而洛阳周围则不同,四周关隘天成,作为都城,其自然环境优于开封,故在洛阳附近的巩县选择陵区,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第二,宋代建造陵墓尤为迷信风水堪舆之术,即看风水,流行“五音姓利”的说法。当时,风水先生把老百姓的姓氏都按古代音乐中的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分别排列,再按音选定吉利方位、地势。宋代皇帝赵姓,属角音,利于丙壬方位。按此,属角音的人死后应当选择北方偏西的方位与东南高而西北低的地势。这种方位、地势在北宋初年所控制的地域里很难寻找,一是北宋的疆域有限,二是我国地势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皇陵区在开封附近难以找到,帝王们死后只好在今巩义境内安葬了。这里在北宋疆域范围里,方位、地势等符合风水先生的要求。

第三,当时巩县一带山清水秀、山环水抱,位处“峻极于天”的“山高水来”的吉祥之地。陵区南对嵩山少室,北据黄河天险,东边群山绵亘,西为伊洛平原,水深土厚,适合深挖墓穴和丰殓厚葬;加上石山林立,便于雕刻石像。这里“虽有冈阜不甚高,互为形势,自永安县(今芝田镇)西坡上观(永)安、(永)昌、(永)熙三陵在乎川,柏林如织,万安山来朝,遥揖嵩、少”二峰;这里地形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方圆数十里地势平缓。其优美的环境,既与皇陵区方位、地势、风水等要求相一致,又能体现出皇陵的气派。

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宋陵的选址在地形利用上,与历代皇陵区居高临下、倚山面河、置陵墓于高阜的制度不同,而是置陵墓于地势最低处,面山背水,南面入口处高于北面的墓地,诸陵的方向皆面对嵩山的主峰少室。这些显然是受了当时风水堪舆学说及其对地形要求的影响。

北宋八陵包括宣祖永安陵、太祖永昌陵、太宗永熙陵、真宗永定陵、仁宗永昭陵、英宗永厚陵、神宗永裕陵、哲宗永泰陵。八陵的布局、建置基本相同。各陵占地面积皆在120亩以上,都是坐北朝南,由上宫、宫城、地宫、下宫四部分组成。上宫由鹊台、乳门、神道和石刻群组成。宫城四周筑有神墙、神门,城内有献殿、灵台等。地宫是安放灵柩的地下宫殿,位于灵台之下,地宫规模宏大,随葬品甚多,墓室深达几十米。在北神门以北,有后陵和下宫,下宫包括正殿、影殿和斋殿。正殿是停放皇帝灵柩的地方;影殿在正殿北面,内挂皇帝画像;斋殿在最后,是祭祀的殿堂。东西两侧原是守陵的官员、卫兵和宫人的住房。

宏伟壮观的宋陵陵园及其附属建筑,历经上千余年的沧桑,屡遭兵火焚毁。现除建筑遗址和神道两旁所剩的石雕340余件以外,在金兵与蒙古铁骑进犯中原之时,陵园即被盗掘或犁为废墟,现仅封土高耸,其他都已夷为平地。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