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端午节,人们纷纷就近来到江河岸边,或将粽子投到江里,或摆开阵式龙舟竞渡,或以其他形式庆祝这个传统节日,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了。屈原满腔报国之志,却无奈国破烟灭;满腹诗情华章,也终究无力回天。
诗人屈原不忍苟且偷生,纵身一跃,投汨罗江而去,且连尸体也踪迹不见。
《史记·屈原列传》记载:“自屈原沉汨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生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看来在史书记载中,也有对屈原投汨罗江而死提出质疑的。因为湘水与汨罗本不是一回事。
汨罗江与楚都相距遥远,屈原却一路奔波不舍昼夜,跑到汨罗江自沉而死。
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汨罗江是屈原的故乡。选择于此,是否可以说是叶落归根呢?
有人说,屈原投江自杀,是不忍国破家亡生灵涂炭,是不自由、毋宁死,是悲壮的殉国之举。
也有人说,屈原是遭朝内奸佞谗言所害,不堪受辱而以死抗争。
一些现代学者认为,屈原的自沉而死,不是简单的一两个方面的因素促成的,而是屈原长期的精神压抑、沉重的感情折磨,最终导致心灵上的彻底绝望。所以,屈原的死,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社会因素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