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萨的金字塔外观宏伟,坐落于高原之上,与开罗旧城隔着尼罗河遥相呼应。如今,这一金字塔位于吉萨市南郊的沙漠地带。吉萨高原的海拔高度比周围建筑高出很多,长2417千米,宽只有长度的一半,一直延伸至尼罗河河谷地带。
埃及学专家们认为,位于吉萨的大金字塔是由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于公元前2500年(这一时间并不确定)作为法老死后的基地下令建造的,第二座大金字塔以及狮身人面像则是在后来的法老卡夫拉统治时期建造的。卡夫拉的儿子、后一任法老曼卡拉王又下令建造了第三座大金字塔以及那些小金字塔。
每座金字塔的东墙外都建有一个神殿,有一条小路从这里倾斜而下,一直延伸到位于尼罗河边的一个神殿门前。古埃及学者认为,那些死去的法老在通过船只运到尼罗河岸边后,正是经过这条小路开始他们最后一段旅途的。吉萨高原最东边矗立着狮身人面像及其相关神殿。此外,吉萨高原上还建有6座小型金字塔,这些金字塔肯定也是用作墓地的,那些达官贵族死后可能就葬于这里。靠近金字塔的尼罗河岸边还建有几个船坞,停泊着十几只早已破烂不堪的小木船,其中的一只于1954年被从靠近大金字塔东侧的岸边移走进行维修。人们在将其修复之后发现,这只船只有43米长,有明显的使用过的迹象。因此当初将法老胡夫的遗体从皇宫沿尼罗河运至大金字塔的可能就是这只船。
胡夫(Khufu),一译库孚,古希腊人称之为齐阿普斯,是斯尼费鲁的儿子。古希腊埃及学者认为,他继任国王时期,下令为他自己建造了最大的金字塔,成为古代金字塔建筑登峰造极之典型代表作,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直到今天仍完好地矗立着。塔高原为146.59米(经过长期剥蚀,现在高为137米),塔基呈四方形,每边宽约230米,塔基面积达52906平方米,沿塔绕一圈约合1公里。据统计,整座塔共用了巨石230万块,每块平均重约2.5吨,最大的石块重达30吨(或50吨)。如果把所用的石块全部敲碎,铺一条一尺宽的道路,可围绕地球一周。建筑工艺水平颇高,为近代建筑家所惊叹。比如说,塔面所用的石块都经细工磨平,全部石块都使用叠砌法,没有使用灰浆或其他任何黏合物作黏结,完全是其石块本身的重量堆砌在一起的,十分坚固。当人们顺着通道进到塔的核心部分埋葬国王的墓室时,看到四壁的石块加工极细致,缝隙密合,虽不施泥灰,但一根针或薄刀也不能插进去。这座塔建造的精确程度,甚至连近代一些建筑物也望尘莫及。底面的四个角接近于90°,东北角!90°03′02″,,东南角89°56′27”,西南角90°00′33″,,西北角89°59′58″;底部各边的长度最大误差不超过20厘米。
胡夫金字塔不仅外观巍峨雄伟,而且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和神奇,并饰以雕刻、绘画等艺术品。塔内有国王墓室、王后墓室和地下墓室。此外还有通往各墓室的甬道、大走廊和通气孔道,俨如一座“永久地下宫殿”。墓室的入口,在塔的北边离地面约13米处。从入口到墓室,有一条长100多米的低矮狭窄的甬道。墓室高约6米,顶盖是平的,用重达400吨的大石板建造。王室极为奢华,是用从900千米以外的阿斯旺开采的花岗岩砌筑的。王棺也是用红色的花岗岩所制。法老的干尸——木乃伊存放在墓室里。墓室之上有五层房间,布局雅致美观。金字塔的前面原来建有祭殿、长廊和河边殿堂,塔的周围还有后妃亲王、高官贵族珠宝满室的石墓。胡夫的母亲希泰伊尔的坟墓就在胡夫金字塔东侧的不远处。
金字塔,底座面积达5万平方米,总重量为600万吨,比伦敦市区内的全部建筑物加起来还重。如稍前所述,金字塔由大约230万块石灰岩、花岗岩石块所堆积而成。据推测,过去金字塔的四面,除了本身的石块以外,外表还覆盖着一层打磨过的覆面石,如反射镜一般保护着它。由于金字塔的表面积达9万平方米之广,根据估计,当时铺设了11.5万片、每片重达10吨的覆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