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二日下午,红旗小学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次“苗苗杯”智力竞赛。由前几次竞赛的获胜者王明和刘玲进行决赛,江老师当主持人。
赛前,王明和刘玲都握紧了拳头,争取赛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观众席上的人纷纷交头接耳。猜测着谁能获得冠军。
竞赛开始了,全场静了下来。江老师挂出一块画板,上面画有甲、乙两只手,轻轻地分别按在一根木棍的两头,木棍下面,靠近乙手处还垫着一块小木块,画板上写着:“谁的力量大?”王明一看,马上举手回答:“乙的力量大。因为垫着的小木块是支点,支点离乙手的距离比离甲手的距离短,所以乙的力量大!”“加分!”江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王明回答得干净利落,旗开得胜。
江老师又问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哪一年,刘玲马上举手回答是1914年,这下,她和王明的比分成了一平。
江老师又提问道:“‘夜深了,池塘里的青蛙还在起劲地叫,大青蛇气呼呼地说,明天一早它就搬家,因为它快被青蛙吵死了。’这句话说得对不对?”两人都在思考,刘玲皱着眉,想了好一会儿,王明也沉默着。时间眼看到了,忽然王明高高举起手来,刘玲也举了起来,可惜比王明慢了一点,王明开始回答了:
“这句话是错的,因为蛇没有耳鼓,我记得我曾在《拍脑瓜的故事》上看到过。”“很对,加分!”
就这样,比分不断上升着,4比6,6比8,8比10,最后,12比10,王明终于答对了最后一题,夺得冠军。江老师当场发给王明一个亮锃锃的奖杯。
简 评
这篇看图作文的两幅图,分别提示竞赛的开始和结局。竞赛的内容及双方的表现,要由作者自己来补充。类似这样内容跨度很大的图画,既给看图作文增加了难度,也给作者提供了尽情想像、充分发挥的机会。
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似乎亲临竞赛现场,看到了 “交头接耳”的观众,也看到了“握紧拳头”的参赛者;听到了颇有难度的问题,也听到了精彩的回答……在我们感叹文中的参赛者博学机敏的同时,会更理智地认识到本文的小作者见多识广、知识丰富。
文中的竞赛过程,可能是小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也可能完全是他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想像出来的。但无论如何,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作者平时的生活。
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进行想像,是此篇作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