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实验同时也给与了科学家很大的启示,火星上的其他凹坑是否是电磁作用形成的?许多星球上的凹坑是否也是电磁作用形成的?
其实,这个观点,早在1965年就有人提出过,当时一位英国天文学家提出月球上的凹坑很可能是宇宙中的放电现象造成的。因为他曾经在实验中用电火花制造出了小型圆形凹坑和沟槽,有许多凹坑的中心有小突起,还有排成一串的坑,一些较大的坑周围还有黑色斑纹,这些都与月面凹坑极其相似。更有意思的是,他实验中电弧作用下出现的大、小坑的数目比例与月球上大、小坑的比例一致。他的实验结果与月球的表面景象太相像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把他的实验照片当作月球上一片区域的照片呢。
太空中的电流
至此,我们可以分析,月球、火星等星球上的凹坑既然不像是陨石撞击形成,也不是火山喷发形成,而那些凹坑的形态与实验室的电弧冲击形成的四坑极其相似,那么那些凹坑很可能就是太空放电冲击星球表面形成的。可是太空中哪里来的那么多电荷呢?地球上有大气层还可以摩擦起电形成雷电,而月球、火星以及木星的卫星上并没有什么大气,怎么会出现放电现象呢?
据科学家认为,宇宙中99%的物质是由电浆组成的,例如每颗恒星都是一团电浆,每颗恒星也都在向外辐射带电粒子。我们的太阳也不例外,它无时无刻不在向外辐射着带电粒子,例如太阳风。因此看似真空的宇宙空间中实际上充斥着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流到达星体周围时,就会被星体的磁场俘获而沿着磁力线运动,或者被星体的表面俘获而使星体表面带电。例如月球就是个带电的干燥星球,连月面尘埃都布满电荷。带电的星体表面就会吸引太空中的异种电荷向自己表面袭击,这就会导致太空向星球表面的放电现象,从而形成了电弧冲击下的大大小小的坑。
科学家还发现在较强的磁场中,带电粒子会螺旋式运动。因此若星球的磁场较强,就会形成螺旋运动的带电粒子流,这种螺旋式的带电粒子流就像龙卷风一样会产生轴向的电磁力,向星球表面冲击下来,或者从星球表面向上吸取物质。
小贴士:
电浆:气体被加热到非常高的温度时,电子从原子中游离出来,形成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像浆液一样混合存在的带电气体。
凹坑是这样挖的
像地球这样的布满水和大气的星球,太阳风不会使它的表面布满电荷,但是地球的磁场较强,因此,当形成的螺旋式电流很强时,它就会把局部的地面向上吸引而隆起,一些地壳的岩石就被吸走,于是制造出像瑞查特凹坑那样的高出地面的凹坑。由于凹坑内的岩石是被吸走的,因此凹坑内找不到任何撞击的痕迹,又由于原本的水成岩是一层一层沉淀的,于是凹坑内也就出现了分层的同心圆。这种凹坑并不是随时都会形成,只有在太阳活动异常剧烈、太空中的电流很强时,电流才有可能穿过地球浓密的大气层,并在地面上制造出奇迹。
对于火星上的尖峰坑,科学家认为那也是龙卷风似的旋转式的电流吸走了在电磁作用下已有些熔化的士壤后形成的。科学家考察发现,火星过去的磁场较强,同时火星的大气稀薄,对电磁力的阻碍较小。因此螺旋式的电流在火星地表制造出尖峰坑是很可能的。电弧在制造了一个大的凹坑之后,第二次电弧就容易沿着第一次电弧开辟的路冲击下来,就会冲击到大凹坑的底端中心,形成个小凹坑,这就是火星上的牛眼坑。
科学家在实验室用电弧放电所得到的凹坑,中央一般都有一个小突起,这是电弧放电的一种特征。而许多星球上,特别是月球上的凹坑中央也经常出现小突起,木卫三上的那组成凹坑串的13个凹坑中心都有小突起,因此这凹坑串应该就是电弧冲击造成的。实验室的电弧冲击也曾制造出了凹坑串,实验发现,只要稍调整一下电流强度,或调整一下被击表面的带电情况,电弧的冲击坑就会呈长串排列,甚至会连续冲击表面造成壕沟形状。对于木卫三上的凹坑串为什么那么对称,可以这么解释,电流首次冲击一般是很强的,造成的凹坑也会较深、面积较大,然后电流会向两边跳跃冲击,电流强度也会因能量消耗而逐渐减小,凹坑直径逐渐减小。
电弧放电所导致的凹坑,其另一个特征就是干净整洁,周围没有什么碎屑,而且这种坑由于电流的形状决定,一般都是圆形的,坑的底部比较平坦,侧壁陡峭,除了坑底会被推到中心形成坑中央隆起之外,坑底是很紧凑的,不会乱糟糟。而这些星球上的凹坑几乎都是这样的特征。
分析至此,研究者有充分的自信和理由认为,那些星球上的“撞击坑”其实都是宇宙中的电流挖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