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济
形意拳内功之站功, 也叫桩功。一般人常练的有三体式(又名三才式)和浑元桩(又名乾坤桩)两种。前者适用于青少年,后者适用于老年人。
练三体式,姿势如同定步劈拳。开始时,两足跟相并,两足尖外开45–60。左右,两腿微屈,膝盖与足尖上下相对,两手握拳,紧靠大腿外侧,拳眼向内。然后右拳上提,边提小臂边外旋,紧贴着右肋由前向上钻出,吸气随之上升。吸气尽时,拳高与鼻平,拳心向面部,呼气时,左拳上提,小臂外旋,由左肋旁擦身向前自右拳上劈出,右拳同时变阳掌下按置手右日月穴旁(右软肋下高与脐平).与此同时,左足向前迈出一步,与右足相距约两脚半之远。前腿斜直,膝微弯,膝盖在足跟上与足尖对准。后腿微屈,膝盖在足尖正上方。尾骨与后足跟上下相对。形式上要作到外三合。全身重量分在两腿之上,前三后七。随即自大椎开始,将脊椎骨逐节向下依次松开,尾骨向前向上兜翻,内中意,气,力三合,思想高度集中,将神凝聚于天心,目视前方, 定若钟鼎。拳经云:“目视鼎,鼻视脐,处处行迟不可移,彻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即指此也。(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共24节,道家叫24楼,也叫12对连环锁。)
站桩虽系静功,且不可呆滞。要气势腾挪,伏如横弩, 动若发 机。以意领气随自己的意志活动,吸上呼下。欲上则上,欲下则下,呼吸阴阳,纯任自然,毫无阻滞不通之处。吸气时犹如一人张弓,万夫拔河,浑身上下毛发皆开,气上升而内脏紧缩,呼气时气下降,内脏亦随之松弛。这是初学者站立不动的练法,既可为形意拳筑基,又可祛病延年。
浑元桩是一种老幼咸宜的练 法,形意拳家年老时多练此功。拳谚“少练三体式,老来浑元桩”即指此而言。浑元桩的练法是,两足平行开立,宽与肩齐,脚趾抓地,足心空涵。两臂向前抬起,如抱球状,高与胸齐,不要用力。两腿微屈,仍是顶头竖项身正肌松,意诚而正,气下少腹。站好后,头脑清空一尘不染,天君稳坐,万念俱消。四肢轻松,腹空空如久饥之状,听气血自然流行。待性定之后,即以意领气,自天心而华盖,盘旋膻中,下中庭,走巨阙,过石门而入于丹田。气通之后,两臂即可自然下落,左手内劳宫复于丹田之上,右手掌心加盖于左手背上,内外劳宫相对。松肩, 坠肘,心空,腹实。呼吸逐渐深长、勻细,若有若无。久之自觉有一股热流由上而下,入于丹田。这是调息行气的初步过程。每天要坚持半小时以上,切勿间断,至少练半月之久。待凋息行气之功收到明显效果时,气注丹田之内,要守而不失,达到中庸上所说的: “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境地。此后,呼气时不要再用意往下送,要微微听其静止,以免发热太过,壮火食气。练之日久功深,有时会出现真气冲动现象,不自觉地神经兴奋,开始某一局部跳动,继而手舞足蹈,转身摇头,或自动打出各种拳式。十几分钟以后,自己便会慢慢停止,恢复正常。这是练功中的正常现象。对此种真气冲动现象既不可强求,也不能横加制止,要听其自然。这种情况每每发生于精神旺盛,兴高采烈,俗尘清扫的境界之中。
当静功(桩功)练有一定基础之后,即可加练动功。 “动功”也叫“行动”或“练功移。是动中求静,内外合一,行气与走劲并重的练法,是内功比较高级的阶段。既要走劲儿,便不可不先明“劲路或“劲功”。拳经云:
“足既动,膝用力,前阴缩,两胁张。气调而匀,劲松而紧。”
“曰通、劲之顺,曰透,骨之。通透,往来无阻隔也。
曰穿,劲之连,曰贴,劲之络,穿贴,横竖连络无间也。
“曰松,劲之渔, 曰悍,劲之萃。松如绳之系,悍如水之清。”
“曰合,劲之一, 曰坚,劲之转。周身如一,横竖斜缠也。”
“按肩以练步,逼臀以坚膝,圆裆以坚胯,提胸以下腰,提颏以正项,贴背以转斗,松肩以出劲。 曰横劲曰竖劲, 变之分明。横以济竖, 竖以横用。五气朝元,周而复始,四肢元首,收纳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