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气功的基本要求(一)

北戴河气功疗养院院长  刘贵珍

松静自然

练气功很重要的是要松静自然。这就要求在呼吸,姿式,意守操练中都不拿劲,不勉强,顺乎自然。姿式方面不论坐、卧、站都应体现自然舒适。初期练功不自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逐步达到自然。呼吸也是如此,不论是逆呼吸、腹式呼吸,都不能勉强用力,而应逐渐练习,在顺乎自然的情况下,逐渐达到要求。意守方面,精神不可过于集中,必须掌握似守非守,绵绵若存,既不能不守,也不能强守。

练气功的基本要求

松与静的关系密切,全身放松能促进入静,而入静后,也必然呈现全身放松,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松静可从两方面来理解,所谓松第一是全身肌肉的放松。这个松必须掌握松而不懈的状态。卧式功法,全身放松较易实现,但在摆好姿式以后,还应全身微微晃动几下,达到卧之舒适。站坐二式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但也需最大限度地放松。放松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意识的放松,首先要伴随着全身肌肉放松,使整个身体有一个舒适松快的感觉。另外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过于集中,必须消除紧张,达到精神意识的放松。精神意识的放松乃是保证气功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

静的意思乃指相对安静而言,在呼吸方面宜作到出入无声,体会出悠闲自得。在意识方面强调入静,通过意守,排除杂念达到入静。这一点是气功治病机理的根本所在,必须重视。

练气练意  意气合一

气功之“气”,主要是指真气(元气)而言。练真气之初,必须由练肺气(呼吸之气)入手。肺气的锻炼,由于功法之不同,而采用的呼吸方式也各不相同,虽然如此,但不论什么功法,大都要求呼吸悠、匀、细、长,缓。练功有素的人,每分钟呼吸次数较常人减少,甚至只有二三次,形成缓慢的腹式呼吸。呼吸的锻炼必须由浅入深,由快至慢,逐渐练习,不能要求在短时间内即形成完整的深长呼吸。初练时必须以意念诱导,练到一定程度后,便可达到自然而规律的呼吸。所谓练意,一为排除杂念,达到入静,二为意守丹田,使整个机体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初练气功者欲想很快排除杂念是很困难的,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杂念逐渐减少,达到入静的要求。

意守丹田的练习,乃是练功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气功的难处和奥妙之所在,掌握得好效果快,反之则效果慢。但只要精心练习,杂念自然会减少。古书记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意思即通过意守丹田,排除杂念,使真气充沛,这就是练气练意的真正目的。

练气功的基本要求

练功过程中怎样把练气和练意结合起来呢?即在并始锻炼呼吸时,同时也要注意意守呼吸,帮助尽快练好呼吸。待深长均匀的呼吸形成后,再注意腹部呼吸起落。当呼吸锻炼得很纯熟时,即使不特别注意呼吸,也能自然达到气贯丹田。此时,单纯意守丹田即可以了。这样练气练意二者密切结合,实现意气合一,使真气充沛,可以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情绪平衡  心情愉快

精神情绪是外部事物作用于机体后的反应。情绪不平衡,尤其了是情绪低沉,健康人也易罹病。有的国家曾作过这样的观察,在战争年代,当部队进攻并节节取胜时,伤员的伤口愈合较快,相反当部队退却或失利时,伤员的伤口愈合显著减慢,可见情绪在疾病恢复中的作用之大。我们常常见到情绪不平衡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如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溃疡病等等,这些患者大都有精神创伤或者情绪不平衡的历史。

临床观察证明,情绪平衡对慢性病人来说是困难的,因为病痛的缠身,很难一下子摆脱,尤其当病情加重时,一则疾病带来机体之苦,一则疾病带来精神负担,二者结合在一起,这时最易形成情绪波动、低沉,甚或抑郁急躁。因此,必须作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对疾病有一个正确态度,以减少过多的情绪波动。 精神情绪既然与健康和疾病关系如此密切,在气功治疗中就必须强调情绪平衡、愉快练功。练功要作为一项乐事来对待,因为它能促进健康、消除疾病。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