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武林三兄弟(一)

金荣华

提起武林三兄弟,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桃园三结义”中的刘、关、张,在涿邯郡一见如故,结为生死兄弟,恩同手足的一段史话。平心静气来说,这三位古人,的确令人钦佩。后人多有效仿之者,不外是撮土为妒,插草为香,几个人跪在地上对天盟誓,要“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但其结果呢, 往往是有福同享亦不可,有难同当者更鲜见。正所谓:“穷时好兄弟,有钱成仇敌”者是也。

现在,我要说的这武林三兄弟,他们是同师练武学艺,而肝胆相照,义气相投,心心相印,  同心同德,时刻不忘祖国人民利益,胸怀振兴中华武术大志的大师兄郑德岐,二师弟孙长立、  小师弟李德华。你也可能会说:“你说的是他们呀! 他们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又不是什么英雄豪杰!”

你说的不错。他们确实没有做过什么所谓了不起的轰轰烈烈大事业,他们只是三位极普通极平常的人。但正是这些极普通极平常的人们,为了武术事业的发展,乃强国强民,默默无闻,拚命做着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子孙后代的平凡事业!朋友,难道你说他们不值得尊敬?难道你说他们不值得称颂?

练武要促生产

“咱们练武是为强身,可不能忘记生产!练武要促生产,”这是郑德岐老师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当时郑德岐和孙长立,都在北京光华染织厂工作;郑老师经常鼓励师弟,我们练武有了强壮的身体,才能保证把生产搞上去。孙长立呢,那还用说,早和师兄想到了一块儿;你想,当工人的不把生产搞上去,怎么对得起党,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呢?那还算什么新中国的工人阶级?

年终评奖的时候,全厂一共获得四面红旗,孙长立带的班组就夺得三面!1955年间,郑德岐老师呢,每年评选先进生产者,不用说都是有份儿的,而且在l956年和1960年两次当选为北京市的劳模哩!

郑德岐今年五十八岁,身材瘦长,有一米八0以上。他平时不爱讲话,讲起话来总是慢条斯里的,显得非常老成持重,似乎象个文弱书生。可是当他练起拳脚来,那简直又象急风骤雨!  闪展腾挪,蹿蹦跳跃,动作敏捷灵活,招势刚劲迅疾,他是从什么时候练成如此一身好武功的呢?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遇到了丹东武馆的郎会业教习。乃拜郎会业先生为师,开始练少林门的黑虎拳,五虎拳,十二趟弹腿,以及散手对练等。三年后他回山东老家,又跟叔父郑作丰练会了地躺拳。这使他尝到了练武的甜头,他的兴趣越来越浓,不仅坚持自己练功,还教同龄的小伙伴们习武,在习武中结识了孙长立,两人—见如故,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他们互相鼓励,互相促进:业余时间一块儿习武,切磋武功,他们就这样,成了形影不离的莫逆之交。

第二年,郑德岐与孙长立—起,投戳脚名师吴斌楼先师学艺、1958年又投前南京国术馆名师,从常振芳先师学查拳。1965年,经吴斌楼、常振务两位先师同意,又一起从著名的田树棠(名迥)先生,习练后天八卦掌。经过这三位名师的真传实授,使郑德岐的武功达到了高深的境地。可是,做为一个爱好武术事业的人,习武并非那么简单,美好的愿望常常伴随艰辛和困难。当时的北京丝绸厂在新街口,郑德岐老师的住家在广渠门和平三村,田树棠先生则在团结湖,三者间的距离正好是个大三角。郑家人口多,负担重,家里事不能不管;厂子里的工作也很繁重,练武又一天也不能停。这对一般人来说,可能是个难以琢磨的问题。然而,郑德岐却是十几年如一日,每天风雨无阻,坚持到团结湖去练功学艺,既没有耽误生产,也没有闹出什么纠纷,终于练就一身好功夫;这就是郑德岐老师常说的:“练武是为强身”,“练武要促生产”啊!“

教武功    重武德

教武功、重武德,这是孙长立老师的一贯主张。他常说:“只要你有坚持练武的想法,品质好,家长支持,本人爱好,我就把全部东西都传授给你,何必非要磕头拜师呢!” 孙长立是山东朝城人,今年五十七岁。他中等身材,长得很魁梧,很精明,颇有武术家那种豪爽的风度。他从小受到“武术之乡”的薰陶;平生最是酷爱武术。他练过大洪拳,醉八仙,螳螂拳,番子拳(戳脚)、查拳,八卦掌等;还精于刀,枪,剑,棍,双手带、拦面锼、虎尾鞭、八卦钺等器械的拳术,尤以番子,查拳、八卦为最。他练功有股子狠劲。为了练好下盘的底功,甚而两脚拇側磨出很厚的硬趼,可知其练功肯于吃苦的精神。也正因为如此,吴斌楼和常振芳两位老师都很喜欢他练功不惜力的这种犟脾气。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