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
“八刚十二柔”是太极梅花螳螂拳的精髓:练习者如不明了,就等于抽去了拳中的筋骨。因为在此拳种的招势中,处处都在明暗交替地体现着这些刚与柔的关系。
何谓“八刚”“十二柔”?“八刚”即拳论中所说的:一刚泰山压顶,二刚迎面直通,三刚顺步双掌,四刚叠肘硬碰,五刚貼门靠壁,六刚巧崩伏底,七刚左右双馄,八刚摔捋两分。运用刚的动作时如钢刀断肉,筋骨齐开;又若石忤碎粉,渣滓尽化, ―往莫御,直前不回……。此类手法使敌方不易化解,难以近身,此所谓刚也。“十二柔”即拳论中所说见刚而回手,入手而偷手,截手而滚手,昆手而漏手,直统而勾手,采手而入手,搂手而进手,磕手而入手,扑手而进手,挑手而入手,开手而叠手,拈手而破手。柔法的精妙处,在于漏内挪入,虚实莫辨。
刚者不可屈,硬者不可破。柔如迎风树条,而缠绕不聪,软如曲水浸沙,而无微不入…。这些刚柔、硬软间的关系,运用到套路练习中,凡刚的动作,要干脆利落,把起于脚、发于腿的力,在腰部的带动下,良好地传送到梢节上,形成富有弹性的爆发力。在运用柔劲时,手臂腕指要是松非松地含有内劲,在腰和胸部的配合下,来完成动作;这种运动方式,就象柳条随风摆动,柔软自如,缠绕不脱,毫无做作之态。
在具体实践中,对刚手法的运用较易,能充分发挥技术特长,并且从理论上也不难理解。拳谚将此形容为“有门则由径以升堂,无门则破壁而入室”交手中硬崩实砸,左右兼顾,上下自好,可谓无坚不摧。然而,一旦遇高人,其身形起伏转折,飘忽不定,如影随身,窥隙而入。任你有拔山之力,难奏效于无人之境;陈百万之狮.,难击敌手不见之时。真是飞杵千斤击一毫发而莫损,荆轲匕首困于难使。”此时则应改变战术,神静气敛,以闪賺挪入之法, 借机顺势,乘隙而攻,出手如石火,疾电,则能奇迹般地达到“青丝一线击虎臂而有余,搏虎擒龙随手而得”之妙境。“八刚”之法不必多言,习者自能颖悟;现将“十二柔”法略释如下:
1.见刚而回手:临敌时,我出引手以探敌之虚实〖拳谚云“二人对手不知手,知与不知先入手”),如敌手迎截太急,且凶猛刚劲,此时我应回手以避其锋,缓手以挫其锐,然后复进之。这种实战方法,术语称“虚实闪賺”之法。
2、入手而偷手:凡此种手法必须以敏捷为前題。交手中,当对方刚一出手,而我手已先暗递,彼手未到,而我手先到,此为后发先至之妙,使对手防不胜防。实际技术运用:在对方出手攻击我上部的同时,而我不招不架,却矮身形击敌之下部,或敌圈我直,在角度上争先
3、截手而滚手:我一出手,敌欲截之,我手即随彼手滚入,让其所载成空,而我手已压敌境,凡此种手法,上下左右,都能得手而用之。
4、棍手而漏手:此为开合收闭之法;棍手者,形似截而圈:漏手則似滚而离,凡手底漏法有三:上为提漏,中为滾漏,下为顺漏,何以应敌,度势使用。
5、直统而勾手:在实战中,敌先铎拳 直冲击来,我則神安气定,接手勾入,连消带打,高则上勾,矮則下勾,里外反正,相机而动。
6、采手而入手:敌来手,我冷手抓采,随手而入,击敌于难防,或者回手勾滾,或順手扳搓,或中门正入,或里外反入,其法随机而化。
7、搂手而进手:搂者,为牵取之意;有乘敌之劲路,借巧打势之奥。
8、.磕手而入手:磕者,旁蹬也,实战中多走外门、在连削带打的采入招法。
9、扑手而进手:扑者,即下扑之意,法似按而冷,具体运用中,多与提字決相结合,能使敌傾跌伤内。
10、挑手而入手:挑者,即上挑之意,形似搁而灵,并具顺捋之劲,实战中多用手敌之上部来手,挑而随入,击敌于悴不及防。
11、开手而叠手:我先出手击敌,彼速外开之,此时我应以分漏之法,将手回曲,以避其锐,复而叠进,方能奏效。
12、粘手而破手:若敌手粘住吾手,欲使擒拿之法,此时我可借势反掌,因其擒拿,而暗拎拿之;他粘无用,而我手得力,敌反被我制。 凡柔法,皆为见刚而避,随隙而入,自然如行云流水,骞旗斩将,无往不利。总之,刚柔之法,各有其妙,唯在善用其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