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海
缟溪曹家为曹村对曹氏的分支,迁缟溪始祖为宋末的十七世明千公。曹家祠堂原址现在已做了稻场,旁边就是村部和演傩戏的大屋(遗址见图),祠堂的遗迹已经很少,只有门前的一个方柱还立着,周围的遗存也难觅了,几个巨大的石础静静地躺在那里,显示出当年祠堂的规模。据老人们讲,当年祠堂有几块大匾,有“文武济美”、“状元及第”、“课子义方”等,分明是朝廷颁赐于曹继武、曹日瑛及曹光国,老人说古代只要有官多员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因为匾上盖有皇帝的玺印。曹日瑛于康熙三十三年以博学鸿儒荐为翰林院待诏,擅长书法,方志、家谱和清代传记资料上多有记载。清,吴修《昭代名人尺牍小传》:“曹日瑛,字渭符,号恒斋,安徽贵池人,大兴籍,官翰林院待诏,内廷纂修,工书。”清,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曹日瑛,字渭符,号恒斋,安徽贵池人,官待诏,内廷纂修,工画(书?)。景剑泉阁学藏有小楷绢本册四十叶,珠圆玉润,馆体正宗。清,震钧《国朝书人辑略》:“曹日瑛,字渭符,号恒斋,安徽贵池人,大兴籍,官翰林院待诏,为人古貌古心,士林钦重,兼善书法。今天,曹日瑛的书法作品仍在书画界流传,如高翔、曹日瑛的书画作品《樊川水榭篆书诗》立轴(书款为:西郊游赏之二题,书似立亭老年台正之,弟曹日瑛),2002年秋被上海书画出版社(朵云轩)拍卖。《府志》收有日瑛的几首诗作。据缟溪曹氏家谱记载,曹日瑛曾打算续修宗谱,并于康熙三十八年( 1699)己卯春请太仓王换(1645-1728,字藻儒,江苏太仓人,康熙九年进士)作谱序,后因故谱未成,而王《序》刊刻在乾隆甲申《曹氏宗谱》上,序言为手写体,字体俊逸。曰瑛生于康熙元年壬寅( 1662),以黄疸病不治,卒于康熙六十一年壬寅(1722)十月二十日,葬在北京柳河园祖墓。他有四房妻室,五个儿子,长子允职幼殇,次子允嬉“字子安,号雨亭,由北籍大兴廪膳生乾隆甲子科举人明通榜,授巨鹿县教谕,又升大明县知县”(葬柳河园祖墓,配商氏,子遵先同母进京守墓,居赐第),其余几子均葬贵池,曹家财即是第五子允灿之后。
那么谱上关于曹继武的记载还有什么呢?它无疑是我们多年争议的重要证据。前些年我搜遍了关于曹继武的史志资料,都没有资料支持《六合(心意)拳序》中关于“致仕归籍”的记载。蒙胡刚先生提供信息,我托同学汪家华帮忙找到了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畏堂、光启堂刻本《武经七书汇解》,此书为曹日玮、黎利宾、夏仲龄三人纂辑,有时任兵部右侍郎等职的曹镒伦作的序,序中赞到:“此书一出,当必如朱子之《集注》,传之千百世而不朽矣。?康熙三十三年(1694)曹曰玮获甲戌科武进士第一,授二等停侍卫,于“公退之暇”,与黎利宾汇辑古今之说,“推阐隐秘,发挥奇奥”,“丙子冬(1696),抄集成”,后曹日玮出任山西,至康熙四十四年(1705)此书才刊刻问世,而这年曹曰玮适升任陕西靖远副将(曹曰玮序落款属衔“左都督”,《六合(心意)拳序》中“大都督”一说可能就是源于此),故黎利在序中写道:“而未卒其业,既而先生出镇关中,遂慨然以立功自任,飲然以立言委余,”可见此书的后期刊刻工作应该是由黎利宾主持的,而稍后的《武经三书汇解》更是黎利宾独自从《七书》抽取完成的。《武经三书汇解》为康熙五十年( 1711)刻本,康熙四十八年(1709)清廷以《武经七书》内容或有不正之处,诏命仅以《孙子》、《吴子》和《司马法》三书考试武举,号称、《武经三书》。黎氏等应坊商之邀,从原撰《武经七书汇解》抽取三书而成。是书乃清朝《武经三书》的第一个注本;有康熙五十年( 1711)刻本和康熙五十一年(1712)的重刊本。书中黎氏的序言开篇即为:“天下之治道有二,曰德曰威;天下之学术有二,曰文曰武。”《六合(心意)拳序》的开头就与此完全相同,可见作为清朝武举科内场标策考试的重要辅导书《武经七书汇解》和《武经三书汇解》,必为当时全国习武之人所奉读,因此《六合(心意)拳序》内容来源之一可能就是曹继武的这两本《汇解》。
据家谅谱载:“日玮,字继武,号秀山,由北场康熙癸酉中武解元,接中甲戌科状元。自侍卫任参副,数年间即特放陕西总镇府,到任半年有余,既尔病故。又奉圣上钦赐祭葬,并入乡贤祠。所有奉到谕祭文俱誊于公之像后,刊载谱首,庶阅者知公与太史无异难兄难弟之漠。公康熙十年辛亥生,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八月十五日年有卅六而卒,自任所迎柩至本府候谕,祭毕即葬于府东地名‘下湖西’。配刘氏夫人,生子一允耀,仍进京归”‘赐第居住,卒葬于柳和园祖坟。“与我们预料的一样,家谱的记载与史志所载相合。曹继武的儿子允耀与曹曰瑛的次子允焙之后均在北京居住,允耀的孙子及曾孙谱上也都有记载,但十分简略,卒葬失考,所以即使他们今天若是仍然有后裔的话,从贵池这条线索我们也难以找寻了,今天居住在缟溪的允灿后裔与允嬉之后已经没有任何信息沟通。毕竟时过境迁,国朝几易,追寻先贤后裔或许又成了我们研究的新起点。
曹继武自称为秋浦人,且号秀山,都是源自他的家乡山水之名:秋浦河与清溪河为纵贯贵池的两条主要河流,贵池在唐代曾以秋浦之水名县,虽在五代时更名贵池,但因在唐代已名冠天下,故后来仍以秋浦为贵池别称。秀山,贵池名山,《江南通志》:“秀山,在府西南八十里,迭嶂如屏,贵池在其下。”梁昭明太子萧统也曾在秀山筹著《昭明文选》,山上有昭明太子祠和文选楼,山下有著名的秋浦河玉镜潭,昭明钓台在其畔,还有汉石城故址;池州故城曾有六门,西曰秀山门。 (2003年1月23日初稿,2003年2月27日完稿。本文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承蒙文中提到的各位朋友帮助,尤其是胡刚先生全程关注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