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医学”、“武学”为名目,而不用“医术”、“武术”这一般惯用的词汇,因为我认为,“学“与“术”有区别。学是道,术是技,且容量偏窄。技高常不能等同于道。道,有基础、方向、最终大成的真涵,并有坦然不争、朴实的展现。
擅练不问道,也是当前武术健身运动,甚至各项专业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短练、小练一下,受益似乎明显。而深入持久惯熟之练,可能名声成绩斐然,终了却伤患疾病缠身,挥之不去,求永龄而不寿,名手早夭早折,令人深思。
何也?我与许多武术名家为友为师兄弟,也与不少著名运动员是知心朋友,也常因帮小忙而成师生关系。大家因同喜练而生同慨:诸多运动,与博大精深的中国医学偏离得太远了。同根相煎,求乐反生泣,这是多项体育运动难出大成绩,出了成绩不能持久,运动生命短促,许多美好的主观愿望往往和现实不符的障碍、弊端之所在。
讲练不知些医道,行运动不知养生有术有法,不当之练无疑像猛虎徐徐拔牙,给飞鸟渐渐剪羽,最终成了昙花一现的极限之作,是件很痛苦很遗憾的事。何况,谈武学与道,应该是有概括性和共性的,这中也包括了各式太极拳、少林诸术、武当诸术和什么拳、掌,什么刀枪棍棒钩拐诸术,什么外功内功等等。若没有,或久传丟失了,再或隐秘不传了医学这个基础,这里也包括不重视医学养生科学之道,未能将之视为同根同长同步之学,就等于根植在表,隐邪强劳,做漂浮的无根之木之花,到头来受到惩罚,又有什么新鲜和奇怪的呢?又何况科学的衣食住行皆在其道,我们忽略了她,她在现实中并不忽略我们。现实总是残酷无情的,绝非心想无为事即成的!
很多练家子常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还髓守精”、“内守”、“守丹”………或者也谈“守经把穴”、“意练钟与鼓”等等,也粗指粗点了些经络穴位脏腑和图式,但是常常不甚准确,往往以偏盖全,甚至谬误,与真正医学之道,相距仍然太远,有误人之嫌。其语并无病,却乏确凿之据。若仅仅成了无的放矢的空话也还罢了,倘锲而不舍地常年多年这般几个穴位意守下去,又转易无术,则犯了出头的椽子先烂,久惯生患之忌。这些人不知,存力存意存气存血停精等,正是医家和大练家的大忌。此般盲练和浮躁急功近利之操,存世已久,不知成名了多少练家子和武士,也不知仰使多少人心猝暴亡,偏瘫失语,神昏智乱等等。近年体育之风甚盛,原本是—喜之风。若不会量体裁衣,为害也深。练而生悲,亦惨也。
千古练家子,能似春秋扁鹊公九十余岁还游医天下救治虢国太子的,能似唐代御封药王的孙思邈一百四十一岁寿为人瑞,又有几人?近代现代的一些武术大家,何以拳法出众寿龄不短,是因为他们本身是医家或出身于医学世家,知道医学和循医道而练,才是他们的根。
我国传统武学之修,讲究学中医要练武,学武要学医,甚至学文亦修武。精知此道的人清楚,此倡练之举,甚至显示在过去朝廷的科举之试上。若举子举不起相当重量的石锁,没有一马三箭的功夫,则被罢削舞文弄墨文科卷试的资格而没有商量。当年的文,也试题在易经,在医道上;可现代武学和诸运动项目,常常与医学分家,甚至反其道而用之,分庭抗礼。或仅有少数专业人士能够掌握,难以落实到专业项目和运动员身上,令人堪忧。中国武术等东方式的健身运动,长此发展下去,弊端多多,当然也影响着我们走向世界。
因有上述想法与考虑,故我与《武魂》主编庆宜先生商谈决定,为中国武学、武术健身和各项体育项目的发展,斗胆宏观设想,回溯一下传统中国医学与武学的根基渊源,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也可抛砖引玉,不算是无病呻吟,有助于练家子们日臻成熟以利于弘扬发展。为此,应庆宜先生之邀,我披露孙思邈鄭州系经络图十六幅和穴位歌。这是当年供孙氏后人针灸与练武学内外功而设的。其经络穴位图识,基本上与现代海内外中医大专院校所供之学相吻,也显示了药王孙思邈在经络针灸学上的独特辨识。鄭州系传学一千余年,启迪使用到了今朝,仍未改其宗。因这些,图识与歌诀活泼生动易学易记,颇有功夫特色,司可聊供练家子们研而有悟,广为参考。能有幸不误世人之修,是我本愿。 作者简介:孙继光(檀林)先生,释名德泷,是药王孙思邈鄭州系第三十六代传人。为我国文学、医学、武林界三栖的著名学者。现任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专家委员、中国养生保建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著作颇丰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林弟子国际武术院教育顾问、中国任丘孙思邈防治疑难病专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原任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副总干事、中流杂志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