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 张裕庚
在善于用腿的北拳中,腿或弹腿向被推为重要的基础腿法。踢好这趟腿法,进而练习其他拳术套路及器械,就能驾轻就熟,易于见功。这是因为,潭腿或弹腿既着重下盘的锻炼,使步武稳固,同时又锻炼身手,比诸单纯的站桩活泼;并且左右兼顾,使两侧肢体得到均衡的发展,从而增强全身的实力。前人的经验指出,如果限于条件,那么,即使是单单精练这趟腿法,不论于健身或技击,均可受用无穷。
潭腿和弹腿的效用基本一致,只是在渊源和技法上略有不同。潭腿,传说起源于山东龙潭寺僧,或说始于河南谭氏,在门派上属“二郎门”。它共有十二路,即:冲捶、踢打、劈扎、撑、剥、侧捶、单展、双展、墩坐、碰锁、箭步、瑞腿、横擂。其腿法有寸腿、十字腿、穿心腿、连环腿、后躺腿、撩阴腿等。用得最多的是寸腿,为潭腿的一大特点。所渭寸腿,潭腿与弹即踢腿离地仅数寸,高不盈尺。踢寸腿时著力点在足尖的外侧面,当膝部挺直、踢腿到达“定点”时用劲也恰达顶点,此时立地之腿微屈,力聚于足跟,身法稳如泰山。穿心腿、连环腿、后躺腿则用足跟蹬劲,足趾须上勾,同寸腿的足趾下压刚好相反。在拳法方面,一路的冲拳动作重在箭足的催劲,而撩拳动作的关键是两臂相互策应,必须趁一拳后撩之势,另拳同时向前上撩,方为得力。二路窝肚拳状如挽弓,挽臂有力,出击之拳才有劲;马步、弓步的转换,关键在于以腰部为枢纽而踢十字腿时,主要靠引回之臂得势,重心才稳而踢力以充。三路劈拳应以肩关节为轴,全臂伸直,时勿能屈,由上向下直劈。四路撑剥用掌,拇指屈贴虎口,余指须并拢、伸直、上竖,如此才能使力聚于掌侧,发劲才恰到好处。五路蒙头之拳向上托劲,擂拳之臂屈肘45°,立地之足须趾蹬相应。六路中的仆腿即仆步,一足斜横撑直,极力向地面铺压,足外侧缘切不可离地;另圆屈膝,大腿极力平下,同侧下腹压抵腿面,支柱全身,腰不可弯。七路弹拳动作的关健在于一收即发,犹如弹簧,重用前横之力。八路踢穿心腿时两臂如拉弓,腿直平腰,肩不可耸,身不可斜。九路中的碰锁拳,两手愈用力下劈,则下一动作分掌的反动力也愈大。十路连环腿,又称双飞、双撞,两腿先后连出,全身于瞬间悬空,此时仍应保持立地踢腿之势,腿须直、身须挺。十一路踢后躺腿着重用大腿之力,两臂左右平出,不得动摇。十二路打横擂拳时,足要催腰,腰要催臂。以上是潭腿的运动要领;初练潭腿时,但求姿势正确、掌握要领,勿用全力,日久气力自充,劲路贯通,发劲即能直达肢端。总的说来,这趟腿法步子开阔,架子低矮,练来颇费力气,因此也极长功夫。对练套路名“接潭腿”,为进一步的练法。当年霍元甲创办精武体操会时,极重视潭腿的实用价值,在他手订的技击课程中,把这趟腿法列为入门的必修课,由河北景县人赵连和传授此技,收效著而流传广,历七十余年而盛况不衰,现已成为武术界熟知的著名的“精武潭腿。
与精武潭腿同享盛名的弹腿,源出于我国西北回族聚居区,故旧传歌诀称:“昆崙大仙世界传,名日弹腿奥无边。”多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同胞同时又散居全国各地,因此,弹腿流传极广,有“南京走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之说。教门弹腿(包括六路短拳)独立成弹腿门,或归入查拳门而作为该门的基础。弹腿和查拳,同为我国回族同胞引为自豪的精湛武技,当年名震上海的山东马永贞,现代誉满武林的河北玉子平,都是此道的高手。弹腿的踢腿有弹射之意,故有此名:踢腿较高而立地之腿不屈,属于中盘腿法,比诸属低盘腿法的潭腿用力较少,但灵敏活泼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弹腿又有“高踢矮试”之说,即练时踢腿宜高,以求开展;用时踢腿须低,以免被敌所乘。这趟腿法共十路,其名称为:头路冲扫似房担,二路十字人拉钻,三路盖捶双披打,四路转磨生奇关,五路栽摇登来益,六路堪管封毕然,七路双称十字腿,八路庄跺如转环九路碰锁重闪门,十路栽花如箭弹。十路弹腿讲究十个字,即:瞪、弹、崩、踢、撑、磨、拔、盘、勾、排。腿法多变,除足尖着力的踢外,有五路登来益式脚跟用力的蹬,七、八路十字腿式脚侧着力的铲,九路碰锁跺步式脚掌向下的踩。由于踢腿多齐腰,故有利于胯骨开展、筋络伸长、弹性增强。至于弹腿各路的要点计有:一路打前后冲拳时,拳低与乳平,后拳高与顶齐,方能得力;二路人拉钻时不可低头曲背,发拳出腿须一致;三路着重前后顾盼、首尾照应;四坠二虎登山式起腿须高弹,而撑磨腿式腿须着地力扫,五路随同蹬腿的落地,即刻将双拳前挑后栽,愈速愈妙;六路左右手须连环齐出,方能前后呼应;七路应注意腰腿一致,进退整齐;八路重在转环一式的活泼自如;九路的闪门和十路的箭弹,都讲求升降、腾跃、闪转,进能腾空窜进,避则左右闪转,迎则鹰翻应敌,最能体现出这趟腿法的活泼精神,锻炼出矫健身手。
概括言之,潭腿和弹腿同属北拳精华,前者以实力胜,后者以灵巧胜,学者可据自己的体质和爱好择其一种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