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幼文
到目前为止,在已经发表、出版的有关五禽戏以及汉代名医华佗的文章和书籍中,都称五禽戏是我国古老的强身祛病的体育锻炼,犹如今日的体操。这就忽略了五禽戏除了除病强身外,还有一大功能,就是自卫防身。五禽戏不是一种体操,而是一种象形取义的仿动物拳。
这些文章和书藉的作者所持有的根据是《三国志》或《后汉书》中华佗对吴普说的一段话。为了说明问题,不妨把原文抄录于下:“佗语普日:‘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顺顾,引輓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日虎二日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日鸟。亦以除病,并利蹄足(《后汉书》作暖足,着重号是笔者所加),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通观全语不难理解,是华佗授以弟子的一种养身之道,称摄生法。然而华佗对五禽戏的功能说了两句即“亦以除病,并利蹄足。”“亦以除病”即可祛病强身。可是“并利蹄足”这一语千余年来使史学家以及研究五禽戏和华佗者茫然不解。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是直引其语不作注释,或略去这一句,或避而不谈。从而使五禽戏的功能只有“亦以除病以当导引”了。导引是我国古代体育锻炼的术语,狭义来说犹今之体操;广义来说是后世各种拳的先河。
“并利蹄足”是不难理解的。一查字典便可知“蹄”通“”。隄者踢也。贾昌朝的《群经音辨,辨字音清浊》中解释“足相是曰蹄”。什么是“是”呢?“是”是牛以蹄踢物自卫。《后汉书》中“蹄”作“號”,两字相通。由此可见,“并利蹄足”的字面意义是还有助于踢腿;而其真正的含义是兼能自卫击人。
那么为什么说踢腿就是自卫击人呢?俗语说:“南拳北腿”。北人体高身大,擅长弹腿,加上腿较手长,力较手伟;再说手法易被人发觉有所防范,而腿却能使对手猝不及防。因而,大凡拳种都偏重于踢腿“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手打三分脚打七”等几成拳家枕中鸿秘。有一种拳更是直截了当地叫做“戳脚”,可知,踢腿就是自卫击人。
《荀子》中有“齐人隆击技”。华佗为什么不说“并利击技”面是借喻牛之踢物以自卫呢?据笔者揣度,凡是习武君子,皆重武德,非危不发,非不得已不出手。故华佗创编的五禽戏是以健身除病为主,辅之以打法自卫,也可以说是防守型而非进攻型的。
为什么“并利蹄足”看来如此易解,而为人非解呢?这是因为史者文人大概不会做五禽戏之故,虽知其字面意义而不知其真谛,不敢臆断。可是会做五禽戏者也则因流派甚多,皆偏重于强身祛病,倘或有所悟,在旧社会人轻言微,何处可抒已见,纵是真知灼见亦理没无闻了。
笔者曾习五禽戏一套,吾师郑德茂(已故上海心意六合拳开山鼻祖卢嵩高老师的高足,现年七十三岁,上海静安区人民代表)再三告诚五禽戏的保身自卫功用,并一直操练未曾间断,戏称为“保命操”。对比之下,我们所练的五禽戏与其他流派在单练、套路上差别不大;而主要差别就在于我们所练的五禽戏几同拳术,而其他流派只能说是体操。再查考史书,纪载确切,非我牵强附会。因此,完全可以说,由华佗创编的五禽戏是由两禽戏(见《庄子》)演化而来的,既可健身治病,又能自卫击人。这样的解释才不失五禽戏的鹄的,也是后世各类象形取义的仿动物拳(如十大形、十二形等)的先河。
目前全国各地练五禽戏的人想必很多。各种流派虽多,但是都大同小异。五禽戏既可强身除疾,又能在偶遇不测时,防身自卫,岂不两美。(题图曾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