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国梁
清咸丰年间,广东南海有一书生,为人尚气节,好交游,又喜欢直言指出别人的过失,因而不为时人所喜,于是就漂泊江湖,四海为家。
一次,他访友住在湖北某帅的军营里,见月色皎洁,信步出帐闲逛。走至一处空地前,遥见五、六个標悍的武士席地团坐,高谈阔论,一边兵器架上,刀枪森列,原来在较谈拳棒。他们争争吵吵,仿佛于武术一道都有独得之妙。南海生潜听久之,忍不住叹道:“不到家!不到家!”
武士们寻声一看,竟是个文弱书生,都笑起来,“难道秀才也精于此道么?”南海生微领应道,“本不敢弄斧于虎营骠骑之前,既是诸位有兴,极愿受教。”口气柔中带刚,竟不相下。
武士们纷纷起身,内中一人手执点钢蛇矛在南海生眼前一晃,问:“用真刀真枪比试,你敢不敢?”南海生道:“可以。”打量了他们一下,在架上取了条棍。持矛者又喝道:“读书朋友,留神,弄伤了可别后悔!”南海生道:“试了再说,不妨事。”
那武士的矛使展开,点搠拨扫,风烈星寒,见急切不能取胜,力量越使越大,踊跃猛扑,吼声连连。旁观武士却奇怪那书生竞似面对山川,挥毫作画般雍容闲适,有心无心间出手拦格,对方攻势便应手化解。持矛者攻势稍缓,书生棍梢疾指其隙处,棍尾盘旋,如点如扫,形格势禁,持矛者骤遇险招,不禁后退。书生身形微动,那棍如影随形,将持矛者前后左右封住。持矛者闪避不及,也不知是棍梢还是棍尾,已一击中臀,应声倒地。
众武士正惊愕间,那书生回头一笑,招呼道,“还是一起来吧。”这下,惹得众人暴怒起来,虎簇狼拥,都是大刀、巨斧、钢鞭、铜锤之类重器械,如浪压来。南海生挪展身形,只在数尺之地进退闪让,棍影如山,环护周身,那刀光斧波,始沾即消。众武士但觉棍势如长虹饮涧,手中兵器便一一失落。纷纷蹤出圈外,俯伏求罢。
南海生收势柱棍,环视足前,笑问:“这下可知抡棍在技不在力了么?凡棍长丈二,手操其中,两端各空出五、六尺,手动寸许,前后两端所展开便有尺许。动尺便可及丈。临敌,身常侧立。这样,要防守的区域纵有七尺,但手只须在上下左右七寸间展开。所以,力不虚用,握也坚固。拒敌若城壁,破敌若雷电。你们未识三昧,徒特蛮力,力竭则心怯神摇,以致落败。”众武士顿首倾服。南海生喟然长叹说:“技击虽利,不过敌数人而已,我所学还有敌万人之策,你们固然不足交谈,我看朝中名公钜卿又哪里能懂?”言毕,返身而去,再也无人知其踪迹。
我昔年闻此于父老,钟逸先生曾说:“但看南海生于数尺之地进退自如,驱迫众敌,固知其武不凡。《魏书·尔朱荣传》云:人马相逼,刀不如棒。南海生善用其器哉。”并识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