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英
每天早晨,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我国城乡到处可见打太极拳的人,有皎首童颜的老人、彪实健壮的青年、姿态优美的姑娘,只见他们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动作柔和,姿势舒展,轻沉自然,浑厚庄重,中正圆满,平正朴实,刚柔内含,不耍花招,气势腾然。这就是气派大、形象美的杨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是河北省永年县杨露蝉所创。杨露蝉,又名福魁(1799~1872)。自幼家贫,终生致力武术,艺术造诣颇深,素有“杨无敌”美称。他十岁时去河南温县陈家沟谋生,从陈氏拳师陈长兴(1771~1853)学习架式宽大的陈式老架太极拳。他为学习陈氏太极拳,徒步拔山涉水五千余里,往返三次,前后经十八年之久,至今群众中仍有“杨露蝉三下陈家沟”的美谈。及至壮年,他返里传艺,以其术能避制强硬之力,故人们称为“沾绵拳”或“软拳”、“化拳。”后经他苦心磨炼,不断改革,终于创出了“杨氏大报太极”,后又把杨氏太极带到北京,风行全国。其次子班侯性烈好斗,技艺最精。现在永年县城乡流传着“班侯救火”、“班侯办案”等许多有关他的铁事趣闻。露蝉之孙澄甫(1883~一1936),把杨氏老架进一步创新改革,就成为现在大家常见的杨氏太极拳。
杨氏从陈式老架继承发展而来,速度较均匀,绵绵不断,不同于陈式的快慢相间,蓄发相变;杨式动作简洁,运动似抽丝圆转,不同于陈式的缠绕转折、运动似螺旋式那样明显;在动作和呼吸结合方面,杨式单纯采用“气沉丹田”的方法,不同于陈式
的“丹田内转”与“气沉丹田”相结合的方法。杨氏太极拳平正简易的练法,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杨氏祖孙四代,以武技超群载誉北京。平时选择年轻力壮者悉心教授,因此门墙桃李,继承有人。一九二八年,杨澄甫巡回授拳于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汉口等地,从此,其架式流传于全国各地。解放后,人民体育出应社出版的《太极拳常识,中说:“简化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是国家体委运动司,主要采取流行最广的杨氏太极拳整编的。”上海武协主席顾留馨著文称颂杨氏太极拳时说:“架式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不偏不倚,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照学拳者不同的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因之它既能适应于疗病保健者的需要,又能适应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杨澄甫先生生前经常说:“‘太极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的艺术’,‘动作要空、松、灵、活。’”他的拳路外软如绵而内坚似铁。凡掌握杨氏太极拳要领的人,都有此体会。
杨澄甫生前练拳时循规蹈矩,明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授拳时丽心仔细,不厌其烦,因此,名徒甚多。在众多的名徒中,如北京崔毅士、四川李雅轩、上海褚桂廷等生前在武术界均负盛名。另外,澄甫先生长子杨振铭、次子杨振基、三子杨振铎、亲威傅钟文(见本刊第四期封面者)等都继承了杨家架式,他们是杨氏太极拳的真传人,拳路造诣颇深。杨振铭定居香港,职业授拳,他的弟子不光国内有,香港有,日本、东南亚也不少,深受国内外和各界人士的尊敬软佩,他将其先父澄甫遗著《太极拳体用全书》在香港再版多次,流传各国,深受读者欢迎。杨振基自幼跟父兄学拳,其拳式神态酷似其父杨澄甫,姿式动作保持原型。文革前曾在天津传授拳艺。去年,日本太极拳访华团专程到邯郸向杨振基老师求教。他现在是河北省武术协会委员、邯郸市武术协会主席。杨振绎现在山西省委党校工作,他从六岁起跟父练拳至今已五十多年,他是全国武术协会教练委员会委员、省武术协会委员、太原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平时在省委党校工作,星期天教授太极拳、太极剑。傅钟文在上海被称为太极专家,他著述的《杨氏太极拳》、《太极刀》,早在文革前就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最近又再版发行,他授拳数十年,向他学拳的有八万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