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民 春喜
剑是我国古代兵器中的四大名器之一,自古誉称为“百兵之君”。所谓“君”,就是文人、君子的意思。古时的剑,主要是作战的武器。由于我国重剑之风盛行,自周代开始,文官武将,士大夫都讲究佩剑。一般的文人百姓也有带剑的习惯。《宋书·礼态》云“剑者君子武备,然自人君至士人又带剑也”。一是为了锻炼身体,二是为了防身自卫,也有的是作为一种装饰。
历代有不少诗人名士撰文、作诗来赞美剑或借书抒发情感的:如李白的《剑客行》、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白居易的《折剑头》、洪秀全的《吟剑》、秋瑾的《剑歌》、《宝剑诗》等。关于剑的论述,有春秋战国时代的《庄子·说剑》、汉代的《剑道》等。
剑的种类可分单剑、双剑、短剑。属短兵器。剑本身可分剑尖、剑身(剑刃、剑脊)、剑格、剑柄、剑首、剑穗(也称剑袍)等部分。剑两面带刃,前端有尖,使用起来与刀的风格不同;武术界有“刀如猛虎,剑如游龙”的说法,剑舞练起来就带有几分“文气”。
我国古代的剑,是由新石器时期的石刀演复而来的,也可以说是矛的延长。人们发现用带刃、带尖的工具或武器更为锋利,就用磨制的方法把刀改为两面有刃加之矛的尖而制成剑。当时的剑较长,厚而重,须双手执用。后来又有了较短的剑、双剑和齐及肘尖的短剑。(匕首)。
剑的用法有刺、劈、挎、挂、点、崩、云、抹、提、穿、截、压等。在剑法的基础上加之各种武术的各种步型、步法、腿法、跳跃、平衡、翻转等动作,构成了剑术的套路。
剑术的演练是由简单的劈、刺等动作练习,到作为一种兵器的演习而逐渐地成为一种剑术套路的形成。从出土的唐代古砖上,可以看到身穿戎装的士兵,双手执剑而舞的图案。古代战争中,剑做为一种武器,被广泛的使用,不少名将都善于使剑,流传下来的套路有三才剑、盘龙剑、青锋剑、昆吾剑、武当剑、人仙剑、双形剑、穿林剑、子午剑、提袍剑、太极剑、太乙剑、八卦剑、螳螂剑、双手剑及龙凤双剑等。
剑术在练法上多种多样。在传统套路上可分两种:一种是“站剑”(或称“势剑”),定势,平衡动作多,着重于剑法,功力和姿势的优美。另一种是“行剑”,动作连贯,势如游龙,着重于身法、步法和穿、挂剑的功夫。现在演练的套路是“站剑”和“行剑”相结合而成的。也有长穗剑与短穗剑之分;长穗剑多以穿、挂为主,练起来翻转自如,挺收含放,舒展大方,身法多变,剑舞穗飞、潇洒奔放。短穗剑多以劈、刺、点、云等剑法见长,练起来剑法清晰、灵活敏捷、腕花较多。
练习双剑则要求双手都有运用剑法的能力。长穗或短穗双剑舞起来,尤如龙飞凤舞,甚是好看。剑可以和多种兵器对练。而现在常见的有对刺剑、刀对剑及单剑进枪,双钩进剑等。
近代的集体剑,近似于剑舞的表演。它有一定的造型和图案,并要突出剑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基本剑法。表演起来伴有民族音乐,队形整齐,动作优美、协调,有起有伏,变化多样,是一项引人入胜的项目。(题图: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