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音 雨佳
清末著名武术家霍元甲以家传绝技,“迷踪艺”声震武林,而他那爱国热肠和煌煌事功则尤其使人感动。他创办的精武体育会,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直到今天,南洋诸国和港澳地区的民众都深切怀念这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并深切怀念承先启后、扬我国光的霍元甲之子霍东阁。
东阁是霍元甲的次子,他生有至性,天资颍异,自幼秉承父教,精研武技。当霍元甲挫败东瀛武士致受暗害丧生时,他才一十五岁,噩耗传来,哀恸欲绝。那时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政府庸弱无能,致使杀人凶手逃之天天,人子无从得报亲仇。激于满腔的悲愤,霍东阁发誓继承父志,决心提倡中华武术,实现强种强国理想,以慰先人英灵。次年,他毅然束装南下,来到上海,就任为精武会教员。由于他武技高超而又循循善诱,经过他一年多的积极训练,会员的武术水平大大提高,使精武会在社会上的声望陡增,为该会后来的大规模发展奠下了基础。当时上海许多大中学校争相延聘他去教授武术,他总是有求必应,义务往教,其勤恳和热忱之心赢得公众的一致赞扬。民国六年(1919年),精武会元老会员广东香山人陈公哲,卢炜昌赴广州,筹建成立广东分会,霍东阁奉派赴羊城任教。他在粤四年,兢就业业,克尽厭职,作育英材甚多,并受当时海军的礼聘,以武术教练将士。
就在那时期,陈公哲、陈士超兄妹游历南洋,到处演说,宣传体育运动的意义,受到广大侨胞的热烈欢迎;精武会海外分会首先在星马地区成立。新加坡《叻报》曾撰论指出,是精武会最先开启了南洋侨界体育活动的风气。霍东阁睹此情景,深受鼓舞,为了进一步发扬中华武术于海外,随即自筹资金,只身去国,最初到达泗水,每日四出授武,并经常登台演武,很快就声名大噪于群岛间。许多欧美拳击家慕名去找他切磋拳技,他总是以谦虚诚恳的态度相待;但每一交锋,对方无不应手跌出,且不自知其致败之因,于是群相叹服中华武术的神奇和名不虚传。在侨界各方人士的大力资助和东阁的积极筹划下,泗水、吧城、巨港、苏门答腊、不丹芝里郡精武分会相继成立,其会所之大、会员之众、学科之多和会务之盛,在华侨体育事业中都是空前的。经东阁十多年辛勤经营,分会遍布南洋各地,以提倡体育的卓越成绩赢得邻邦人士的赞誉,增进了华侨与当地民众的情谊。人们称颂他“承先人志,洗‘病夫’耻,强中国种,扬武术名”,这确是得当的评语。
霍东阁身居海外,心怀祖国。民国十五年(1926年),他一度归国,回到故乡天津,设馆传授武艺,训练乡里儿郎。留津期间,曾应华北武术界人士之请,假座当地的广东会馆作了一次公开的功夫表演。那天,他登上高台,先作了一番演说,郑重声明,这次表演的目的,一方面是答谢家乡父老对他的关怀,更重要的是,要借此振起人们练武的愿望和信心,从而练成好身手,以报效国家。这一席话说得情真意切,激昂慷慨,招来全场暴风雨般的鼓掌声。接着就开始表演,霍东阁首先打了一趟嫡传“迷踪艺”十路练手拳,只见他拳脚兼施,势如猛虎,疾若雷电,屋瓦都为之震动,迨到演毕收
势,面不改色,神态自若,满座均叹为观止。谁知拳术之后,他又表演了惊人的硬气功、轻功。十只盛水的酒瓶,经他运掌拍击瓶口,瓶底一一应手飞出;一米多长的钢筋棍,在他手里象面条似的,被一寸寸折断;铁链一长条,被随手一环环地扭下,顷刻间在台上堆成一堆;长五尺、宽二寸、厚三分半的钢板,他拿在胳膊上绕来绕去,象缠放绷带样轻易。表演轻身术的实况是:在离头顶一米多高处用棉线系苹果,东阁与师弟站在下面,两人同时跃起对咬苹果,跳一次,咬一口,直至咬光;两人动作一致,对咬时苹果纹丝不动,起落时身轻如燕,绝无声响。最后演出了胸碎条石、汽车过身的过硬本领一一铁板桥气功。东阁项部、踝部分别置一椅背上,全身悬空,胸承一米多长、三十厘米宽、七十厘米厚的巨石一块,用十八磅油锤连续猛击,条石粉碎,人却安然无恙;继而又仰卧台上,复以厚木板,让一辆乘坐四十人的十轮卡车从身上驶过,当他甩开木板,一个“鲤鱼打挺”跃起站立台下,向台下微笑致意时,惊喜交集的观众再次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的掌声。这一场振奋人心的精彩演出轰动华北,至今津门武林耆宿对此记忆犹新。
霍东阁于一八九五年二月十八日出生于天津静海县原籍,一九五六年四月十八日卒于印尼万隆,年六十二岁,他为提倡体育、发扬武术献出了自己宝贵的一生。
最近在天津去世的退休工人霍雅亭,生前回忆他父亲霍东阁时,曾说过下面一段话:“东阁公同祖父霍元甲一样,平生待人接物完全出于至诚,而他的武艺,可能比祖父还要来到高强,并且爱好文学、精通医道;教武之余,常自吟咏,或为人医伤治病,或为人题诗作书,摹颜鲁公法贴极神似…”
以富于进取性著称于世的中华民族,本就应该一代更比一代强,武林英豪霍元甲父子的事迹便生动地证实了这一点。(题图:蒙震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