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

张长龄

形意、八卦、太极,原是我国北方最盛行的武术。在这三者之中,最易于学习和致用的,当推形意拳。

形意拳的起源甚古,传说创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明末清初时,姬际可游终南山,获得《岳武穆拳经》,潜心研练,卓然成家。以后辗转传援,至清代中叶,山西祈县戴龙邦精于此拳,直隶深县李洛能慕名往学,尽得其秘。李还乡后广为传授,遂使形意拳这门武术发扬光大,盛行于河北。李洛能的门人中,最著名的有郭云深、刘奇兰等人。郭的再传弟子孙禄堂所著的《形意拳学》、《拳意述真》和刘的再传弟子姜容樵所著的《写真形意母拳》等书,都是今日研究形意拳理法的珍贵资料。

形意拳的命名,是象形取意的意思。它的基本内容是五行,十二形。所谓五行,即劈拳似斧属金,崩拳似箭属木,躜拳似闪属水,炮拳似炮属火,横拳似弹属土。十二形为龙、虎、猴、马、鼋、鸡、鹞、燕、蛇、骀、鹰、熊等形,取十二种动物搏击之势而创成,其中的虎形即岳飞所传的著名手法“双推手”。五行、十二形动作简练,取直进路线为主,并且都是单式练习,即同一动作分左右式反复练习。实践证明,这种单式练法乃是领悟拳理的最好方法,它如太极拳、潭腿等也都注重单式练习,以此作为练武的不二法门。与五行、十二形相应的连贯套路是五行连环拳和杂式捶,双人操练的对子是五行生尅拳和安身炮拳。

关于形意拳的拳理,郭云深曾作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练形意拳有三层道理,即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有三步功夫,即易骨、易筋、易髓。用现代的话来说,是指锻炼身体的程序是由外及内,由躯体到精神。为此他又阐明了明劲、暗劲、化劲的三步练法。第一步是明劲,练时以刚劲为主,一招一式,务求悉合规矩,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明劲练成之后,第二步是暗劲,是由刚转柔的阶段,练时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运用圆通而不可滞。最后是化劲,练时起落进退均不着力,专以神意运用,形意拳练到这个程度,才达到炉火纯青之境,此时拳家应变之快,如响斯应,所谓“不招不架,只有一下”,当年郭云深本人就曾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名震全国。

为练好形意拳,必须掌握它的动作要领,这些要领可归纳为七字二十一法和六合。七字二十一法即三“顶”:头望上顶,舌尖顶上嗓,手掌望外顶;三“扣”:膀尖、手背、脚面要望下扣;三“圆”:脊背、胸脯、虎口要圆;三“抱”:丹田(下腹)要抱气为根,心中要抱身为主(心正身正),胳膊要抱四稍停(四稍指四肢末端,停指稳定着力);三“垂”:气垂丹田(腹式自然呼吸),膀尖下垂和肘尖下垂;三“月”(月芽):胳膊似弓要月芽,手腕外顶要月芽,腿膝连湾要月芽;三“停”:脖颈要停有登相,身法要停分四面,腿膝下停如树根。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

最后特别指出,形意拳起势三体式是此拳的根本,一切变化均由此展开,七字二十一法及六合无不包含其中,因此,学者应经常站三体式,由此矫正姿势,领悟拳理。所谓三体,是指头、手、足站三体式时,头项正直,目视前手,鼻尖、前手、前足三尖相对,重心坐后腿,退守进攻,无不合宜。形意拳名家王芗斋教授学生时特别强调三体式站桩,练时丝毫不用拙力,但这是一种独特练法,其理甚深,当另文撰述。

作为武术的重要一门,形意拳被列为我国体育院校武术系的必修课。近年来各地形意拳家以健身为目的对此拳不断总结经验并广为传习。相信形意拳必将重放光芒。

(题图:曾森)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