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龙拳正法

王仁贵 冯福妹 宋松海

少林寺龙拳正法,俗称“龙桩”拳,又名“太子游宫门”。早在二百年前,它就以勇猛凶犷,灵活多变而威震天下。

龙桩拳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相传清朝初期,少林寺高僧飞鈸禅师幻想黄龙滚水之势演练而成,经多年琢磨不断充实,逐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拳法体系。后传与黄衣真人和铁杖和尚。铁杖和尚又传铁柄、铁珠、铁鞋和尚。据传,龙桩拳出手之际,先竖四,就是怀念四师祖,后才抱拳请礼就是由此而来。

据福州龙桩拳的老拳师潘祥松先生口述:龙桩拳传至民间是在清雍正年间,由于官府兵剿少林寺,寺内僧侣流离失所,身怀龙桩拳技的铁珠和尚逃至福建,龙柱拳也随之开始流传于民间。关于它的流传,还有一段故事:铁珠和尚来福建,本欲到永春县访李春。李春是永春县武术总教师,所向无敌,有“江南第一腿”之称。铁珠和尚行至泉州,身无分文,加上饥寒交迫、疾病染身。途中被一豪杰搭救,他见和尚两目有神,知其来历不凡,便将其接回家中,关怀备至。铁珠为报答相助之情,乃以拳术授之。此人平生酷爱武术而且仗义疏财,对铁珠和尚执师礼甚勤。但铁珠访李春心切,不愿多留,他以金银相赠,铁珠拒不收礼。他只好在师父动身之日,做一篓烧饼,送于路上食用,当铁珠肚饥食饼时,方知每块饼中都夹有银片。终被此人真挚的情义所感动,立即返回,将精湛的龙桩拳法尽授给他。然后又到永春县,收李春为徒,亦授以拳法。从此少林寺龙拳正法便流传于民间。

龙桩拳法流传于福建的泉州、仙游、宁德、古田等地,主要是由吴申天仙翁和仙游县朱山老师秘密传授。朱山老师传南洋乡彭德成,彭只传男金山,金山在古田县山洋乡传瑶先生,瑶传余贵佛、来正,来正传余其贤。余其贤龙桩拳法造诣极深,名扬南北。当时宁德府著名拳师黄勤茂,以开馆授徒为业,桃李满园。与人比武,均占上风。他慕余师之名,前往古田以拳会友,交手之际,被余师轻易挫败,黄感惭愧,拜余为师。师徒来往甚密,便授以龙桩拳法。日后黄回宁德,闭馆辞徒,苦练龙桩拳,并将原有的武技融汇其中,编出了具有特色的拳法,称为“少林寺龙拳对打一百零八法”。余其贤在古田又授徒多人,最出名有崔达年。潘祥松老先生十九岁从师崔达年学习龙桩拳,后到宁德又幸遇师伯黄勤茂。当时黄年已古稀,见潘聪颖过人,忠厚正直,便将龙拳对打一百零八法授之。潘老今年八十一岁,习龙桩拳已有六十多年,他的拳艺在今日我国武坛上确实不为多见。

龙桩拳,犹如真龙得水,两肩如龟,前胸内含,含深则水注。背弓如虾,能伸能曲,以弹力起腰,似龙行呈绵软起伏之势。因此,吞吐浮沉,运气弹力,起伏滚浪乃龙桩拳之要法。此拳是由三子法、四午法、三关法、三斗法、四海法、三牛一燕子法、六虎法和城峰边栏、七鎚八锏、三狮、四门、二十八兽、配打拳、七步缠身、遮脸、角槌战、铁桥、三十六马、龙鹤、十三太保等十三式套路及刀、枪、剑、棍等器械,再加上潘老独传的龙拳对打一百零八法而组成。龙桩拳要求一字马,一字横一字直,势由身手脚沉下泼上,沉如水流而下,水纹旋转不泻。浮如山,似小浪泼起。吞如龙戏珠,又似猫儿戏鼠。吐如虎过山,似虎出林。以运气弹力而起势,由于气无形状,也练成无穷之法,以气促劲,有移山倒海之势。起手寸寸软而有劲,脚动步步柔而有根。欲消诸拳、诸杖、诸刀,用此一字分身之妙法,可保一身而无虑。

由于龙桩拳有一些拳法诡毒难防,因此,历来都不轻易传授。民闻练此拳者甚众,但深知其拳法之奥妙者却为数不多。潘老虽年愈古稀,但壮心未已,为了不使少林寺龙拳正法失传,他正以旺盛的精力重新整理,摒除糟粕,让这颗武坛明珠,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图题:何勇当)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