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传良
泰国的拳击,在泰语中叫做“摩易泰”,英语称为“Thai Boxing”(退·卜克圣)。
秦国拳击术是在古代长期战斗的历史中演变发展起来的,泰人的祖先很早就创立并运用它来保家卫国。泰拳在军事上自古以来受到十分重视,现在,仍然作为泰国陆军肉搏战术训练的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几乎没有一个泰国男子不懂得耍两下子的;无论在首都曼谷,还是偏僻乡村,到处都设有拳赛馆。泰拳的起源,据说,约在公元1560年时,(泰国佛历二一0三年)缅甸常与邐罗发生战争,一次邐王那尼逊被俘,缅人知道这位国王是搏斗能手,于是缅方提出,如果通王能击败缅甸的拳击冠军,就可重获自由。比赛结果,通王获胜了,他重返祖国,并受到英雄式的欢迎。此后,奠定了泰国式拳击,因而出了名,被公认为国技,并一直流传至今。
泰国拳击擂台建在拳场中间,是木制的,面积约八平方米,周围有拦绳围护。
泰拳比赛前的仪式极其奇特,富浓厚的宗教色彩。每场比赛前,在擂台边设有精致的小神龛或花台,以供拳师在赛前作简短的析铸,他们把鲜花置于神龛中,以表示对神灵的崇敬。清脆的钟声一响,出赛的拳师便登台向着自己诞生的方向下跪,同时以戴着拳套的手,遮盖双眼,作简短的诵祷,以析求获胜,然后和对手彼此行三鞠躬札。接着,便开始了奇特的拳技舞姿仪式,这时,台下便奏起传统的音乐,由两个鼓、一支芦笛和一对铙钱三种乐器组成的乐队伴奏,而拳师以严肃的态度步入赛场,随着乐声翻翻起舞,其节拍的快慢,也就是拳师步伐动作的快慢。每位拳师的拳技舞术都不同,是根据其流派、拳术造诣而变化的。他们表演拜师的规矩、各自跳跳跃跃,在所围拦绳内复步手舞足蹈,向观众表露威武、高昂的战斗意志;有时显露愤怒的神态,表示驱逐一切妖邪恶魔的大无畏气概。如果两者登台出赛所表现拜师规范动作相同,就表示同出一师,就不必比赛。同时,他们还要向教练和老师致敬。
在世界武林拳坛上,泰拳以凶狠而著称,被人们称为“八条腿的运动”,尤其是泰拳手的脚上功夫更是厉害。因此,学习泰拳,要成为泰拳名手,脚上功夫须得苦练数年。过去,泰拳师多以就地取材的香蕉杆代替沙袋来练脚胫硬度,香蕉杆内坚外软,脚踢蕉杆,脚皮虽处在猛击和摩擦状态,但不疲损,反觉舒服;而蕉杆体甚长,可作高低踢脚练习。乡村到处有蕉杆,十分方便;其次,两脚不断向蕉杆踢击,可逐渐使蕉杆先折而后断,激励泰拳师练习的耐力,也有利产生兴奋。目前在大城市的拳馆已不采用此法训练。不少拳师都以腿上功夫而著称,如全泰第二名拳师沙玛,号称“飞将军”,浑名“穿心腿”;老冠军狄西莲,号称“通无膝”,前年应邀去美国著名“赌城”拉斯维加斯比赛,美方拳师因畏惧其脚上功夫而惧赛,结果,他只能和同去的徒弟“小超人”差莫碧登擂台作表演赛。
泰拳中的拳、脚、膝、肘都是招招凶狠的杀着、特别是坚硬的膝盖和肘关节,往往就是致命的杀手锏。经过长期的苦练,拳师身体的各部位,都变得坚硬如铁,在紧张、激烈的赛台上,踢、打、顶、撞,手足并用,拳腿横飞,双管齐下,对手稍一疏忽,瞬时间便挨揍。即使人体坚硬的头骨,亦会被击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