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甫先生也曾说过:“不要惧牛力,巧内功不能胜大力者,何必练拳!”他又说:“千斤落空,无所用矣!”说明对付“牛力”,主要靠勤苦地练出“巧内功”,并运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去获取胜利。
现在我们客观地分析一下当前推手训练和比赛情况,就不难明白;如今能踏踏实实地按照“沾粘连随”的推手训练要点,真正练出“巧内功”的推手运动员,实在太少了;而企图运用“牛力”取胜的人,却不在少数。或许这与推手训练方面所存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有关,如教练师资问题、裁判水平问题,运动员选材问题、组队问题、训练经费问题,训练方法和业余训练时间等等。在这一系列问题未获全面的妥善解决之前,势必会产生训练方法、方式不对,训练时间不足,推手选手临时“拉佚”、仓促应战,以致质量马虎,甚或徒具推手外形,全靠“硬拼”来侥幸取胜等不正常的情况。
若再追根究抵地从推手技术角度上考察分析,那也不难看出:要想练出巧内功”,不仅要求方法对头,而且是远比练出“硬推硬逼”的“牛力”更费时间。而在目前具有“巧内功”的选手尚少的情况下,蛮力大者自然而然地占了上风,于是,“力大为王”也就暂时被误认为是推手训练的“捷径”和成功的“秘诀”了。
其实,上述问题虽然是从全国或省市的赛场上反映出来的,而其根子却在于基层推手训练的不足。若是有关领导部门光抓全国或省、市的推手竞赛,而不去过问基层推手训练问题是否有了新的突破,那末恐怕就不免“年年竞赛,岁岁顶抗”,形成“双重之病永不悟”的僵局了。
此外,如前所述,顶抗问题的存在,与现行推手竞赛规则对它所采取的抑扬态度也有着密切关连,例如:当双方一旦发生较明显的相互顶抗现象时,场上主裁判是立即制止、还是听凭蛮力大者把蛮力小者逼出或推出取胜?在硬抗的情况下取胜,是宣判无效、还是准予得分?笔者认为:发生第一种情况时,应由裁判立即把双方分开,分开后重新就地接手,继续比赛(不必经过搭手划两圈等手续)。发生第二种情况,往往是因裁判员来不及把双方分开,而一方已被顶抗出圈了,这时仍应宣判无效,并在边线内就地接手,继续比赛。这样做是为促使大家不走“力大为王”之路。同时,也是间接地鼓励大家逐渐去掌握太极推手“四两拨千斤”的技巧。
有关推手竞赛规则与裁判具体方法的问题尚多,因限于篇幅,只好留待日后以专文另议了。(作者通讯处:浙江省宁波市呼童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