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贵 传授 民生 整理 金勇 摄影
自从《武林》一九八五年第九期刊登了我的十幅跌法照片后,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要求介绍其详细功法,现经老师同意,将部分实用跌法整理出来,供武友们参考。
跌法是松溪内家拳的主要技击法。在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中就有“千跌张之跌”的记载;在全国武术《散手竞赛规则》中也明确规定有踢、打、摔、跌四种技击法。跌法在中国武术中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逐步受到武术界的重视。
跌法的目的不是在于拼劲斗狠,它讲求的是避实击虚,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采用的是以静制动、乘势借力、近身挤靠的战术。它与摔法、的区别在于搏斗时一般不与对手纠缠、扭抱,而是迅速近身,以肩、臀、胯、肘、膝为力点,采用反关节动作和支撑性的打法使对方失去平衡,其作用原理近似于杠杆;往往在一抖肩、一拧腰、一转胯、一坠时、一落膝之际,将对方跌翻在地(请参看背桩跌、翻打跌、落膝跌、燕翅跌等),所以跌法在武林中又有“快摔”的说法。
跌法中的“拿”与擒拿中的“拿”有所不同,它不是硬拿死抓,而是五指略屈,制住对方手腕即可,它要求“随握随释”,切忌抓死,故拳谚中又有“松者自逸,紧者自掣”的说法。把它与擒拿中的“拿”相比就有如拿搬手和钳子相比,一个是用杠杆原理将其制住(因人的腕关节较手掌细小,只需稍加用力就可将其制住,不易滑脱;一个是用力钳死,其效益可想而知。举个例来说,假如对方用拳向我袭来,我则以手指粘接,随之迅速翻掌,屈指,坠肘沉肩抓其手腕,将其来势化掉(如粘接迅速,用力得法,还可使对方肩颈以致大脑受损):如对方用力回拉,我则乘势进身(参看朝阳跌之迎面掌)。由此可见跌法贵在乘势,不只在用力的大小。如上例,对方回拉之力加上我进击之力,虽费力不大却效果显著。
跌法应用的关键还在于掌握正确的时机。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养成良好的判断力和距离感,而时机的掌握又全凭步法的闪展腾挪和腰身的吞吐拧裹,所谓“手后一尺,天下无敌”,就是在与对方交手时要做到吞吐沉浮,若即若离。比如对方向我进攻,任其拳打脚踢,我只需将身略微闪挪或回坐,使身体部位始终保持在对方攻击锋芒数寸之外,然后乘其回势进身反击,切忌高跃高蹴,远撤远打。这就好象排球比赛中的“短平快”,打的是时间差,使其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又好比我们用脚去踢一只狗,无论你怎样用力猛踢,牠只是把头向后仰一仰,叫你始终踢它不上,当你收腿时,牠则猛扑过来。可见吞吐在跌法中是十分重要的。在散手比赛中,我们时常看到一些运动员步子挪动很大,别人一进攻便迅速跑开,这样恰恰失去了攻击的良机。
但是,要做到“手后一尺”也并非易事,除了应具备沉着勇敢、反应敏捷外,还须在步法和身法上多下功夫。常言道:“打拳容易走步难”,步子灵活与否直接影响到攻防的效果。跌法中对下肢的要求是“腿宜矮,步宜圈”,“活泼稳健,随波逐流。”对身法的要求是:拧腰坐髋,转折迅速,所谓身法与化劲,全在一转肩、一拧腰之际。所以在身法上应特别着重于拧腰裹肩的练习。如左右背桩(可参看背桩跌)和太极推手等。
在手法上应多练习探手粘接(图12、13)和坠肘还击(图15、16)。为了增强粘接的准确性和力度,还可进行易筋经、鹰爪功和抛接沙袋等辅助训练。
跌法的练习分套路和对练两种形式,松溪内家拳的跌法套路有启蒙、六步、问津、咫尺、光明、七星、七肘、指迷、两仪、鹞子等共十多个套路。这些套路的组合都是模拟实战的连贯打法,既可单练,又可对练,其中的跌法又往往与打法、腿法(多用矮腿)相结合,动作虚虚实实,诱打相兼,使对手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判断失误,我则乘机近身,下面介绍几个跌法中常用的步法、手法和组合。
一、基本步法
1,待敌势:两脚前后成八字步站开,扣膝关档,拧腰坐髋,重心下沉,侧身对敌,两臂略屈前伸,左掌在前高与肩平,手心向内,右掌护于左胁下,松肩实腹,目视左前方(图1)。此势又名“中守手”,是以守待攻的基本姿势。
2,应舵势:动作要求基本上同待敌势,只是重心偏于前脚。此势采用的是典型的以静制动的阵地战术,不论敌怎样左旋右转,我只是将后脚稍微移动,犹如船舵一样圆转自如,敌如接近,我则瞅其空档,迅速出击。
3,粘步:两脚前后成八字站开(图1),后脚向前脚靠拢(图2),前脚再上一步(图3)。此式常与粘接手结合,多用于近身跌敌。
4边步:两脚前后分开成待敌势(图1):后腿向右挪动半步(图4),前脚往右前方弧形上步(图5),右脚再前上一步(图6)。
用法:此势多用于闪躲进身。
5,撤步:待敌势站立(图1),前脚乘上体左转之势后退一步(图7),右脚与左脚击步后撤,两后向左右分击(图8)。
用法:此势连撤带打,左闪右击,随机应变。
6,绞步:待敌势站立(图1),左脚经右脚前盖步后撤(图9),右脚后退一步(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