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锟
七十年代起,武术跳跃动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有跳跃动作,技术不断革新,创新动作不断涌现,曾一度令人眼花缭乱,也引起过非议。而今,那些革新的技术,创新的跳跃动作大多已被肯定,并列入了《武术竟赛规则这些动作所以能经受检验,而成为武术跳跃动作的组成部分是有它的道理的。
首先,这些动作的一部分是从原跳跃动作的技术,变化而派生出来的。如:按规则的要求,旋风腿”的击响度为270度。“摆莲腿”的击响度为180度,现大多已将击响度增加了90度左右。另外,腾空击响后的旋转幅度也大大地增加了。“二起腿”、“摆莲腿”,“旋风腿”的落地技术也由原来的摆动腿先落地变为起跳腿先落地。此类经技术革新后的动作,虽不同于原跳跃动作。但它仍保留着原跳跃动作的技术原型。因此,在比赛中仍冠以原称谓,对此无人提出质疑,在赛场上它们几乎完全取代了原跳跃动作。
第二,这些动作的另一部份是在原动作未全部结束之前,又加上另一动作,使之变成组合式新动作。此类动作既保留着原跳跃动作的大部份技术,又增加了新内容,技术变化大,难度高,不易掌握。需要长期实践,证明它符合武术动作的构成规律,才能确定为武术动作。象“旋子转体360度”,这一动作,在出现的初期,曾有不少人又对它提出过异议。但随着运动员对此技术掌握的精度提高,并逐渐地完善了动作,在“旋子”腾空,接近最高点时才完成绕横轴旋转360度的动作,体现了“旋子”主体技术和旋转技术的自然结合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组合式新跳跃动作,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当然,至今虽有人对此动作能否称之为武术动作仍抱怀疑态度,但为数已经不多。
第三,这些动作的另一部份,是从体操舞蹈等体育与艺术项目的跳跃动作中吸取,改造过来的。如,“腾空又跃步”与中国古典舞的“拧身叉跳”,芭蕾舞的“劈叉跳”体操的“大跃步首跳”等动作的技术特点、形象都有雷同之外。较明显地反映出吸取、加工的斧迹(也不排斥这种创造本身就象体操、舞蹈一样,直接从生活中取材的可能)。这些动作虽保留着原动作的技术和形象,但是在劲力、神韵,方法上,以及在与其它新术因有动作的衔接上,均作了“武术化”的处理,成为具有武术风格、特点的新跳跃动作。其实此类动作的演变是早有所见的,只不过当时的变革较缓慢,不如今之猛而已!至于有人将其指责为“体操化”舞蹈化”则并不奇怪,因为,它本来就脱胎于此。然而,这种批评也是善意的,它有利于新动作的“武术化”。
总之,长拳创新的动作在比赛中已被广泛应用,并在实践中,趋于完善(毋容置疑)革新,创造的新跳跃动作,是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还值得一提的是,武术跳跃动作的发展,不仅在原跳跃动作的基础上创新,而且正向更加辽阔的范围寻找发展途径。(作者通讯处:上海体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