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微明增加太极长拳源流及特点(一)

胡荣竹

太极一代宗师陈微明先生系杨氏(澄甫,少侯)太极入室弟子及传人。其在杨氏五十九式太极长拳套路基础上发展、衍化的增加太极长拳一百零八式,用意良精,艺技上乘,是中华武林中的一朵奇葩。本文拟将太极长拳之源流及特点作一剖析,与武林同好切磋。

太极拳属武当内家范畴。太极长拳是太极运动中的一大支流,它随着太极拳运动的蓬勃发展,在神州大地上如涓涓清流绵延不尽。当今武坛,欣逢避世,在发展过程中,深入探索其本源者不乏其人。其中河南陈家沟说和山西王宗岳说争端最烈。余者尚有种种伪托“仙”、“梦”、“异人”者,因立论荒谬,已无人置信。

持山西王宗岳发明的当以姜容樵、姚馥春两人之论说为代表。姜、姚在1930年编著的《太极拳讲义》中认为:“清初太极专家王宗岳,发明太极长拳,并著拳论。始有长拳、十三式之别。”并声称从朋友处学得王宗岳太极长拳,曾在李景林先生面前演练过。

之后,姜、姚两人为了进一步证明所练之拳术为王宗岳发明的嫡传长拳流派,又曾引用许占鳌之言为依据:“斯术确为王宗岳嫡派,因流传甚少,故世人多知有长拳,殊不知长拳之何若。”

李景林(芳辰)1927年于沪上结识陈微明后,相互交流技艺,于太极长拳之渊源及流传情况知之甚丰。对于姜、姚的演练仅表示:“斯术脱胎于十三式,其明显易懂之理法与功用,实较十三式为广(姜语)。”其间未有附和该长拳套路为王宗岳嫡传之表示。

武术史学家唐豪更是快人快语,在《王宗岳考》中直截了当指出姜、姚所说是“扯谎”。“姜姚所练太极拳,与杨式派大同小异,当中所列图势、式名,其间虽稍有异点,然而彼此对照起来,总不能否认是杨派的支流。”“同时,太极拳经上也找不出长拳是王宗岳发明的证据。”斥之为靠旁名声、穿凿附会之举。直率地认为太极长拳应源自河南陈家沟。

另一位武术史学家徐震(哲东)对姜、姚合著的《太极拳讲义》第十章中涉及的所谓“乾隆旧钞本及光绪木版本”一说,曾在其1937年《太极拳谱中评说:“右文见于姜容樵、姚馥春合编之太极拳讲义,谓据乾隆时旧本及光绪木版本也。今按姜容樵本既有十三势行功心解之文,即为出于武禹襄以后之证。乃云乾隆时旧本,已堪大噱。至太极拳谱,清代从未有刻本,何来光绪木版本平?此实诬安之尤者矣。至于二十字诀后之文显为出于习形意者之手笔,按姜氏之太极出于作占情,作氏为形意拳师郭云深之徒,则此等有入之文,大抵子个氏也。“姜,姚两人见唐、徐二文后,未有辨以之论由此看来,许占繁评价姜,姚之术所言,也基不可取。

究竟是谁创编了太极长拳?一时虽准以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但也并非毫无踪迹线索可。就陈家沟来说,的确早早传授过太极长拳,并著有拳满。可借一度失传了。二十年代,唐察为了访太极长拳的踪迹,亲自专程去陈家沟访觅踪。在1936军出版的《王宗岳太极拳经》中说:“据香亲指陈家词调查之所得,陈耕云的子孙,都不会太极长拳。太极长拳在陈耕云之父陈长兴时早已失传。现在只有拳谱还可以找到。”

时至今日,关于陈式太极长拳失传之说,未见异议。连陈氏后代也在寻找祖遗的太极长拳。后因传闻山西洪同县的108式通背拳就是陈家沟失传的太极长拳。在七十年代中期,陈氏第十九代传人陈立清曾带助手去洪同县寻访。将随身带去的祖传太极长拳图谱与通背拳老本对照,竟无两样。当代著名武术家顾留馨在《太极拳研究》、《陈式太极拳》等书中,也曾提到洪同县通背拳“实为陈王庭所创在陈家沟失传之长拳一百八势。”一九八三年第七期《武林》杂志曾有专文探讨。洪同县通背拳是否是久经失传的陈氏太极长拳?在目前基础上,作进一步印证,或可得出结论。

陈氏太极长拳虽曾失传。但源自河南陈家沟,师承陈长兴的杨式太极长拳,却累代沿习,代不乏人。杨式太极鼻祖杨露禅的嫡孙,一代宗师杨澄甫在1934年《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说:“太极拳之顺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散手,再次则器械,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十三枪)等是也。”说明本世纪初,杨氏太极长拳已与太极拳套路并驾齐驱,同时公开传授于民间。

杨氏入室弟子陈微明在太极长拳五十九式基础上,又有发展,增补了拳式,扩大为108式。他说这是“取澄甫先生所传太极长拳而扩大之,不敢言有所发明,然于太极之意有增多而无减少。有变换而无雷同。或者可为学者研究之一助焉。”

一九二五年陈微明先生到上海,创办致柔拳社,推广太极拳运动。在《致柔拳社章程》中明确地把太极长拳列为第二年的教学内容。陈微明先生还把长拳的谱、决公开附录于他所著的《太极剑》一书中。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