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江
编者按:中国气功流派众多,在古代气功文献中有大量的名词术语以及各种隐言寓语,如龙、虎、铅、汞、婴儿、蛇女、金公、黄婆等等。古书中对许多气功术语的解释或者语焉不详,如晋·葛洪《枪朴子》中的“六壬之炁”、“五火之炁”:或者众说纷纭,如“三关”,现在一般指尾闾、夹脊、玉枕,但古书中却有十来种说法,且各有其精到之处:又如丹田,古书中各种别名不下一百余种。这种情况,使后人阅读时遇到很大困难,甚至望而生畏。本刊经常收到读者来信,有些直接询问一些气功术语含义,有些希望刊登解释气功术语的文章。为此,本刊自本期起,介绍气功术语解释,并聘请现已退休的原上海中医药研究院气功研究所老中医气功大师、本刊《中国传统气功函授班》主授人张文江,撰写有关中国古代气功文献中常用气功术语和常见隐言寓语详加解释,供读者参考,惟限于篇幅,每期选登若干条,读者如需要对中国传统气功有全面的了解,欢迎报名参加本刊所办《中国传统气功函授班》,函授班招生启事见本刊1986年第10,11期。
六癸之炁,是指能起到“平阳”作用的一种真炁。行功者若能炼功到高深境界,则可行之以避暑退热。早在一千七百年前的东晋,已有人了解到它的存在和作用并加以运用了。《枪朴子内篇·杂应》说:“或行六癸之炁,…衣以重裘,曝之于炎日之中,周以十炉之火,口不称热,身不流汗。”何谓六癸之杰?葛洪未作解释。后之读者,不知所指为何更不知如何去炼去行,以致千百年来,万卷丹书,无复有论及者。余祖父恩师陈氏说:“六癸之炁,乃癸水也。原人身之真水有二,日壬水,日癸水,皆真杰也。按《河图洛书》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成数、生数安排,则癸水为地六之成数,故名之日六癸之炁。在炼功时,若能高度入静,辅之以‘风火同用’(即真息与神火密切结合应用),行此无于全身,则水火既济,阴阳协调,自不觉其热耳。”按使人热天不热的绝妙方法,早在春秋时期,即已产生。曾请老子著书的关尹子喜,在其所著《文始真经》中说:“气缘心生,犹如内想大火,久之觉热:内想大水,久之觉寒。”而枪朴子加以发展,就更为确切了。余曾试之,虽在摄氏三十五度时,盖上三十斤棉絮炼功而不出汗,其窍妙实难以当前的现代科学作解释。
五火之炁,是指能起到温煦作用的一种真杰。行功者若能炼功到高深境界,则可行之以驱寒去冷。早在一千七百年前的东晋,已有人了解到它的存在和作用并加以应用了。《枪朴子内篇·杂应》中说“或闭口行五火之炁,千二百遍,则十二月中不寒也。”何谓五火之炁,葛洪未作解释,后之学者,不知所指为何,单纯闭口去炼,也看不出什么效应,以致千百年来,无复再有论及者,而这一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竟埋没千余年而不彰。清·陈杰氏说:“五火之炁有二解一是指五脏之阳炁,行五火之炁,即是要将五脏之阳炁运于全身,使之作热;二是指脾土的功能(脾主意,其成数为五),行五火之杰,即是要求在炼功时加强意念活动,自觉在丹田处有一团熊熊之火,久而幅射到全身而作热,也就可以起到驱寒却冷的作用。”余在天寒冰冻时,着单薄衣服炼静功而能发汗以防治感冒,实赖此功之力。金元四大医学中的张子和,认为气功有发汗作用而将其列入汗法以治病,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