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在文
自从读者信箱开设以来,广大读者来信日增,现就几个有关内容,在此作一综合解答,由于是综合各来信的类似问题,故本次只分小标题而不指名是回答谁提出的问题,读者可就其中内容作参考。
(一)为什么有些读者来信所提的问题,既没有收到复信,也没公开答复?
有个别读者问我们不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是否看不起他!我们的回答:非也!我们对绝大多数的来信读者,素不相识,对谁都是一视同仁,更没有理由去看不起谁。的确,来信日多,是难以将来信全部一一书面回复,我们人手、时间精力有限,而且有时有不少读者提出的问题相同或相似,我们就将其中一些作公开答复,以使其他有类似问题的读者,能了解到问题的解答,然而每期的篇幅有限,也不能回答太多、太深的问题。对不少读者提出的问题,我们曾分别给予信复。有些情况我们未能一一作复,必须请读者谅解的,如有的所提问题太大,或已有专书论述,有的一口气提了几十个问题,而且每个问题,都是理论概念上的大题目,几乎每题都可写成单行本的篇幅,也有的问题是刚答复过或前面已有类似文章介绍过,只要翻一下前面的内容,就可求得答案的,这些我们有的未作直接答复,有的告知去查看什么书刊等。也有一些来信内容确需要我们马上答复,且要求很急,但我们又只能望信兴叹,如有几位读者来信问病,言词虽很恳切,但不留地址,有的不写姓名,干脆签上“急待回音的读者”或“一个等待救援的可怜者”之类,也有的姓名签得龙飞凤舞,根本无法判断是何名字,也有的通讯地址用简称,我们也曾有多次复信写好后,在写信封时,花了好长时间也无法弄清地址或姓名,只能苦笑将信放下,所以希望今后有问题提出的读者地址及姓名一定要书写清楚,不要潦草,更不要用简称,以免误事。
(二)托购书、药或找武师的问题
来信中,也常有一些读者要我们代购各种书(不是我们出版的)或代购药品,甚至有些人将钱夹在信中寄来。正如前述,我们人手有限,书及药又非我们编辑部所有的,故很难满足其要求,是我们出版的杂志或我部编辑的书刊,我们有邮购组办理此事,可直接与邮购组联系。将钱夹在信中寄来的做法十分不妥,一方面不符合邮政部门有关规定,另一方面平信难免有时遗失,事情就更不好办了,今后请切勿在平信中夹寄现金。一般的书籍出版后均由新华书店发行,读者应与新华书店联系不少读者来信渴望练武,要求我们教他练武或为他介绍武师,让他去投师学艺。这类来信的读者多为中学生或十多二十岁的青年,这种好学精神我们很支持,但千里拜师之法不可取,记得少林寺的电影上映后,就有一些学生背着家长和老师、偷偷出走,想到少林寺去学艺,造成各种损失。近来,据朱伯铨同志来信:他在今年第一期发表了“关德兴和他的日本弟子”一文之后,也有不少读者给他去信,要求他介绍给关德兴、想拜关德兴为师,有的干脆就将他当为关德兴,提出你既可收日本弟子,一定要收我为徒弟等,这些可爱的小读者,实在太天真而又太粗心了,文章中很清楚地讲明关德兴虽是粤剧界老前辈,但是在香港,而不是在广州,朱伯铨更不是关德兴而是该文的作者。因此不论想去香港拜师也好,为你介绍武师也好,均不是现实的办法,一方面来信读者分散在祖国各地,我们不可能了解各地有什么武师,更难了解到你附近有那一位可介绍给你,介绍远的,千里迢迢,时间、精力经济等不许可,且也有很多不便之处,加上来信者多为学生,在这样的年龄,主要任务是学好各科基础知识,练武强身也是起促进学习作用,更不能主次颠倒,为练武而放弃学习。即使要在武术方面有所发展,有所成就,也要先学好各科知识,打好基础,才更能学有所成。据说自然门为什么难以掌握,因其所需的知识涉及面广且深,从创始者到几代传人,均是大学毕业,博学多才者,才能彻悟其中奥秘,学而一通百晓。所以,学习武术,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不要强求其难,拜师学武应在当地解决,通过学校或有关部门(特别是体委)联系组织,或再加上参考有关书刊,进行自学,互相交流,也可达到锻炼强身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