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长寿术—介绍养生十六宜(二)

5.舌宜抵腭

腭,俗称“上膛”或“口盖”。

方法:舌尖抵顶上腭,即舐腭,并上下左右轻轻搅动(即所谓“搅海”),同时舌舔上下齿龈(内外左右),运转数十遍,唾液自生。

作用:润燥生津,滋阴清热,增加食欲,帮助消化,按摩齿龈,坚牙固齿,防治口干舌燥、咽喉炎、牙周炎、牙龈炎等。

舌舔上腭,能接通任脉督脉,利于真气运行,即所谓“搭鹊桥”,从而达到却病保健,益寿延年之目的。

6.齿宜数叩

凝神静心,屏除杂念,口唇轻合,上下齿相互叩击,先叩白(大)齿,次叩门(前)齿,再错位叩犬齿。此法即所谓“叩齿”、“啄齿”,俗称“咬牙齿”。每日晨起及临睡前,或不拘时刻,每次叩齿百余下。

作用:固齿生津,预防牙疾。

“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坚持叩齿,可以促进牙齿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供应,增强咀嚼功能,并保持口唇及面颊部肌肉健美丰润。每日早晚咬牙数十遍,咬合时须铿然有声,则齿坚不痛,促进消化。故民谚曰:“清晨叩齿三十六,牙齿到老不会落”。

7.津宜数咽

津,即津液,乃练功中口腔产生之唾液,古人称之“玉液”、“金津”、“甘露”、“神水”、“华池之水”、“玉池之津”。津液切不可随意吐弃,应口中鼓气,双唇吮吸,以两腮与舌做漱口动作,即“鼓漱”,俟口中津液充盈,遂分数口缓缓咽下(以意送至脐下丹田穴),咽吞有声,如是数十次乃止。此法即所谓“咽津”、“胎食”、“玉液还丹”。

作用:帮助消化,增加食欲,滋阴降火,润滑咽喉,解毒免疫,清齿爽口。防治咽喉炎、牙龈炎、溃疡病诸症。

津液系口腔垂液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及小粘液腺所分泌,古代养生家惜津如金,视为人身之宝。现代科学证明,垂液含有血浆中冬类成份,以及大量消化酶(淀粉酶、溶菌酶),能促进消化。保护牙床,防止龋齿以及补肾精、益五脏、抗衰老。坚持咽津,可调理胃肠,滋养肺腑。自古就有“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渡长年”之谚语。《红炉点雪》亦日:“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以上“舌宜抵腭”、“齿宜数叩”、“津宜数咽”系连贯功法,即“咽津养生法”。方法:心静神凝,精专一念,闭目合口,以舌搅动,含津鼓腮漱口,并轻轻叩齿,津满,汩汩咽下,且以目内视,送至脐下丹田穴。此法被道家称为“元和功”。唐代大诗人杜甫就留有“咽漱元和津,所思烟霞微”之佳句(《幽人》)。

8.浊宜常呵

浊,指体内各种浊气。呵(音hē)者,呼、哈(气)之意。

每日晨起,择空气清新之处,周身放松,神态安详,以鼻吸入新鲜空气,引至腹部丹田,俟胸腹气满时,遂抬头,缓缓张口,将体内浊气徐徐呼出。一呼一吸为一息,计十二息。吸气时,提踵、撮肛、缩肾,呼气时,再放松。此法即所谓“吐故纳新”,亦称“鼓呵”。

作用:消除积聚,通调肺气,增大肺活量,加强心肺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预防胸闷气短、咳喘不适。

9.背宜常暖

应经常按摩或拍打背部,即背部脊柱(督脉)及其两侧,使之气血流畅,并根据时节、气侯变化,增添衣服,以保持温暖。方法:先以右手揉擦(拍打)背部左侧,再以左手揉擦(拍打)背部右侧,自上而下,左右各数十次。

作用:壮腰补肾,防治腰酸背痛。

经常压按脊背诸经穴,可防治上腹部诸痛疾、腰肌劳损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骨质增生等。

10.胸宜常护

胸部为心肺器官之所在,故应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勿受外力撞击。如若经常按摩或拍打胸部,能防治心肺诸病。方法:先以右手摩擦或拍打左胸部,再以左手摩擦或拍打右胸部,由上往下,再从下向上,计左右各数十次。

作用:温暖胸部,强心解闷,可治胸闷、心慌、气急、肋痛,并预防冠心病、肺气肿、肌肉发育不良诸症。

11.腹宜常摩

搓热两手,相叠于脐眼,以之为圆心,先顺时针方向转摩,再逆时针方向揉按,各计数十周,缓慢柔和;并同时点揉“中脘”、“神阙”六。此法即所谓“摩丹田”、“摩脐腹”、“摩生门”,俗称“揉腹”。

作用:加强消化,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器官血液循环,加强肠胃蠕动,防治胃病、腹痛、腹胀、腹泻、便秘、遗尿以及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诸症。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